《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并非学院派式的文学史专著,而是理论批评随笔的结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为后现代批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剖解现性,分别探讨“风景”、“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叙述方法”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特性的形成过程,挖掘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提示现代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关系。
现代文学一旦确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却。忘却的结果就使得人们相信这一文学的基本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这一普遍性也就获得了不证自明的霸权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现代性”的事物,对任何前现代的事物进行肆意的分割、颠倒和重组。
Sekii推荐我看的一本书,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三联书店,赵京华译,舒炜总编)里面儿引了一段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 我于此决意从根本上解释文学为何物之问题。同时生起举一年之时为研究此问题第一阶段之念。 >> 我闭门寓所,将所有文学书籍藏之行李,相信欲...
评分柄谷的行文思路是一而贯终的,所以,每一章的内容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其本质内涵是相同的,在这里讨论“儿童”一节。首先要强调的是柄谷所说的“儿童”与孩子和“大众”与柳田国男的常民的理解,常民和孩子都是具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人,而“儿童”与“大众”则是知识人为发现自我...
评分《类型的死灭》笔记 大冈升平强调,在漱石写作初期作品的时期(1905年)里,世间还有一种并非小说、诗,而应称为“文”这样一种已被忘却了的类型存在(《小说家夏目漱石》)。 存在着一种既不“人情”(浪漫派)也不“没有人情”(自然主义)的“非人情”。简单说,这就是幽...
评分柄谷行人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提出了“倒置”这一认知模式,具体展现在的是“风景”这个现代概念的出现这一文化事件上。他认为,“风景”概念是在风景这一现象出现后才产生的,而风景现象往往从内面中被发现。如风景画则是因符合了西方的透视法这类现代认识装置,与山水...
要读的话,至少要了解些符号学的原理,对东西方绘画有些熟悉,对日本文学史有些了解,起码得看过《小说神髓》外,最重要的一点日语基础,否则什么结尾为啥要用た等等,会读得云山雾罩一般。。。
评分轻妙高明,然而是否也有将现代性到来之前的状态过于神秘化和对象化的问题呢。“内面的人”我总觉得应该有更为贴切的译法才对。前几章还能够全神贯注、力求搞懂,最后两章实在是支撑不住了,还得从德里达开始才行。待重读。
评分概念的对立,外在的“风景”源自内在的“人”——风景的发现,风景和人的隔离或者说双向的发现——心理性的人的诞生;用现代方式解读过去的文学作品,先入为主和“本末倒置”;所谓发现,往往是概念的确立,而非物体的自身的产生。
评分满纸皆福柯……(序和后记还参杂着安德森)。顺便用“颠倒”串起了西方诸理论和日本文学……
评分柄谷说话比较绕——举许多例子就为论述一个用西方理论术语很容易讲清的问题,日本人在身份认同、主体意识上果然够纠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