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人生

博物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华杰,东北人,1966年生。1984-1988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读本科,专业方向为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理学士;1988-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硕士,专业方向为系统科学哲学,哲学硕士;1991-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博士,专业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博士。1998-1999年,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访问学者。1994-1999年,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讲师、副教授。2000年到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华杰
出品人:
页数:363
译者:
出版时间:2012-2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9788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博物学 
  • 科普 
  • 自然 
  • 刘华杰 
  • 博物 
  • 中国 
  • 生活 
  • 自然之歌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从博物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育思想,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开创的西式博物学。本书还结合草木这一切入点,通俗示例了公众如何参与博物学,如何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中国古代的学问基本上处在博物层面,它虽然没有数理科学深刻,但适应本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笔优秀的遗产,我们可以也应当继承它们。过去科学传播比较重视数理科学,而不大介绍竺可桢、林奈、布丰、法布尔、威尔逊。其实,博物类科学门槛相对很低,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值得优先传播。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花径但求缘客扫 从Lives as Naturalists到Living as a Naturalist (本文删改版刊发于2012年2月28日的《大众科技报》) 2011年12月,我正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里跟讲授自然史的Darcy Ingram教授一起读着《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等环保主义经典书目。恰时,刘华杰教授发...  

评分

背书名误导了 没买之前以为是一本传记那样的读物 ,想用来做消遣读物。但是拿到手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按说封面上写的是公众素养读本 但是浏览一下觉得作者大概是论文什么的写的比较多的感觉,明明是科普读物但是行文中还是有很重的论文味道,但是有的地方又明显的很...  

评分

载《新发现》2012年4月号,118-119页。 一门有根的学问和一个有趣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b66e2010113jb.html 吴燕 在我小时候一系列信马无缰的理想中有一个理想是背着画夹子踏遍青山,我的想法其实很朴素:用画笔记录我看到的感觉到的,那该有多么帅。...  

评分

一直以来,我所热爱的博物学大家都是用美好而无用的东西来评价,看了刘老师的书之后马上改变了这个想法,也解答了我很多疑问,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诞生自然科学呢:中国古代没有孕育出“西方式的”自然科学,不是错失,而是不同的存在命运----吴国盛,我想我们现在进...  

评分

应说这是首次接触博物学这一学科。在作者看来算是大大幸了。第一次看,真是有些不知所云。作者写此书一定是想要更多的人了解博物学,并写下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供来人参考。特别是第六章,就像作者自己的日记一样。他为像我这样的新人提供了一些信息,更重要的其实是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拉拉杂杂,不知所云。博物学若是按照这个写法,是该没落。一个口口声声热爱自然的第一类人,整本书中却弥漫出一股浓郁的办公间或图书馆里沉腐闷霉的气息。呜呼怪哉。

评分

开篇尚可,越到后面越有婆妈的感觉。

评分

最终,决定我们社会的将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创造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拒绝去破坏什么! ——索希尔

评分

最终,决定我们社会的将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创造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拒绝去破坏什么! ——索希尔

评分

既不深刻,也不有趣。还是另外再找点儿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的书来读读吧!喜欢其中说到博物学的目的:一是多求知识,二是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三是涵养审美及爱好自然之心,四是练习感官、观察、判断、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