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博物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育思想,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开创的西式博物学。本书还结合草木这一切入点,通俗示例了公众如何参与博物学,如何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中国古代的学问基本上处在博物层面,它虽然没有数理科学深刻,但适应本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笔优秀的遗产,我们可以也应当继承它们。过去科学传播比较重视数理科学,而不大介绍竺可桢、林奈、布丰、法布尔、威尔逊。其实,博物类科学门槛相对很低,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值得优先传播。
刘华杰,东北人,1966年生。1984-1988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读本科,专业方向为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理学士;1988-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硕士,专业方向为系统科学哲学,哲学硕士;1991-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博士,专业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博士。1998-1999年,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访问学者。1994-1999年,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讲师、副教授。2000年到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前总觉得博物学庞杂而又精深,有心向学,却又望而却步。不经意间翻看了此书,才发现:原来了解大自然可以如此地简单易行,生活其间的都市和校园的生态是如此地丰富而又趣味盎然,那些多样的物种在那里自然地生长、开花、结果,精彩而又美丽地存在着,只是平日的我们忽略了罢...
评分以前总觉得博物学庞杂而又精深,有心向学,却又望而却步。不经意间翻看了此书,才发现:原来了解大自然可以如此地简单易行,生活其间的都市和校园的生态是如此地丰富而又趣味盎然,那些多样的物种在那里自然地生长、开花、结果,精彩而又美丽地存在着,只是平日的我们忽略了罢...
评分应说这是首次接触博物学这一学科。在作者看来算是大大幸了。第一次看,真是有些不知所云。作者写此书一定是想要更多的人了解博物学,并写下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供来人参考。特别是第六章,就像作者自己的日记一样。他为像我这样的新人提供了一些信息,更重要的其实是一...
评分所做的碎片笔记与思考: 最终,决定我们社会的将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创造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拒绝去破坏什么。 p10:博物学的基本功能就是分类,分类也是人类所有知识当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Study nature,not books。一阶二阶同时进行,知行合一。二阶探讨指史学、哲学...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引言部分的这句话吸引了:“最先教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星球上存在着无用但却美好的东西。”我们平常做一件事,总是会纠结于有用或者无用,有大用或者有小用,就连“认识世界”也是为了“改造世界”。古希腊人喜欢追求智慧,不是因为智慧有用,只是因为爱它。...
博物学概论。一定程度上实名统一才能算入门吧。又想玩Arcanum了。
评分羡慕建国前的博物学教育氛围。
评分羡慕建国前的博物学教育氛围。
评分羡慕建国前的博物学教育氛围。
评分最终,决定我们社会的将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创造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拒绝去破坏什么! ——索希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