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早,
1973年生於四川富順,
1991年就讀於中山大學中文係,
1995年入《羊城晚報》社工作,
1998年入北京大學中文係
攻讀現代文學碩士,
現為北大中文係博士研究生。
參與編撰《20世紀中國史》、
《新文學百年》,
作品主要發錶於《書評周刊》、
《南方周末》、《博覽群書》、
《粵港周末》、《新快報》等報刊。
近年興趣專注於中國小說發展,
旁及曆史、哲學、社會學等領域。
在前現代社會裏,一個人的籍貫,不隻代錶著方音、飲食、習性等,更包含著文化趣味與學術傾嚮。而在教育日趨普及、人口流動性很強的當代中國,人們見麵時,還會互相詢問“你是哪裏人”,可那基本上屬於寒暄性質,隻適閤於初次見麵或把酒聊天。一旦進入知識領域,學者的籍貫或齣生地都變得無足輕重,“鄉親”的觀念自然也就十分淡薄。以至於過去史書所津津樂道的南北學風差異,不能說毫無道理,但起碼顯得不太重要。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正在收集楊早的書。
评分顯然這本書評集我讀得晚瞭,其中所評之書於今都有恍如隔世的塵封感,於是脫去喧囂,從中讀見的便隻是評者的識見與讀品。其實我還是更樂於讀到一些“意外”,就像在@字節社 發現“楊早”這個於我而言陌生的名字。
评分顯然這本書評集我讀得晚瞭,其中所評之書於今都有恍如隔世的塵封感,於是脫去喧囂,從中讀見的便隻是評者的識見與讀品。其實我還是更樂於讀到一些“意外”,就像在@字節社 發現“楊早”這個於我而言陌生的名字。
评分非常客觀非常犀利非常令人動容
评分顯然這本書評集我讀得晚瞭,其中所評之書於今都有恍如隔世的塵封感,於是脫去喧囂,從中讀見的便隻是評者的識見與讀品。其實我還是更樂於讀到一些“意外”,就像在@字節社 發現“楊早”這個於我而言陌生的名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