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傢、散文傢,1923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者之一;被艾略特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英語詩人”。
袁可嘉(1921─2008),浙江慈溪人。“九葉派”代錶詩人、翻譯傢、評論傢。
葉芝是愛爾蘭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1923年獲諾貝爾文學奬,評審委員會對他的評語是:“他那永遠富有靈感的詩歌,以一種高度藝術的形式錶現瞭一整個民族的精神。”《葉芝詩選》英文部分精選葉芝各時期代錶作品,配以國內著名翻譯傢袁可嘉先生的經典中文譯本,以雙語對照形式呈現,極具文學價值和收藏價值。
《当你老了》是诗人叶芝最为人所熟悉的作品,不只是在学校的课本上,作为歌词也获得了广泛的传唱。 叶芝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那些始终充满灵感的诗,通过高度的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对于叶芝来说,一生的爱情经历让人唏嘘,爱情与他的诗歌的丰富...
評分一定读原文,翻译后顿失灵气。 遗憾没在更早一些遇到叶芝。 真挚动人,不下华兹华斯和海涅。 听着门德尔松,看叶芝,会哭。(好糗 记无可记,诗永远是一个人的。
評分一定读原文,翻译后顿失灵气。 遗憾没在更早一些遇到叶芝。 真挚动人,不下华兹华斯和海涅。 听着门德尔松,看叶芝,会哭。(好糗 记无可记,诗永远是一个人的。
最愛的詩人。這本書真是美到變態。
评分真的是太美瞭,比起現代詩我果然與外國詩更有共鳴……我該去再買幾本的。
评分他給自己的墓誌銘是,“冷眼/看生,看死/騎士,打此而過。”頗有壯士悲歌之意。很慶幸的是,他已不知道毛特到最後堅決拒絕參加他的葬禮,當然也聽不到毛特對自己的評價:“這個男人太女子氣瞭”。毛特隻是詩人心中的一個幻象。她年老色衰,她還吝嗇得連衰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也不讓他去愛,她的身上也不再芳香四溢而且根本沒有映照著陽光的蘋果花,但詩人依然滿腔柔情地呼喚著她。想起他在隨時間而來的真理所言:“在陽光下抖掉我的枝葉和花朵,現在我可以枯萎而進入真理”。其實,他不曾枯萎,因為,這枝葉與花朵葉芝就從來不曾真正抖掉過。
评分Splendid but not really my thing...
评分譯詩毫無美感,實在太可怕瞭。冷靜。。喜歡towards break of day和A Man Young and Old這兩首原詩。Nothing that we love over-much Is ponderable to our touch. 順便貼一個看各種原詩的網站,http://theotherpages.org/poems/index.html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