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書寫運動

全民書寫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漫遊者文化
作者:約翰.哈特利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鄭百雅
出版时间:2012-2-29
价格:11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627289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開卷八分鐘
  • 网络生活
  • 开卷八分钟
  • 传播学
  • 社会学
  • 美國
  • 港台书
  • 全民阅读
  • 文化普及
  • 社会参与
  • 公民意识
  • 文化运动
  • 阅读推广
  • 公共文化
  • 文化政策
  • 社会发展
  • 文化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熱絡的網路上傳貼文、分享與回應交流中,數位原住民已主導了未來的知識與產業創新。

你必須擁抱數位素養,才能成為贏家!

數位時代關鍵的文化素養,已成為改寫教育內容、創造知識經濟的能量,也將是下一輪民主世代,必備也必須競逐的政治話語權及場域!

無論是熱衷上網的網民、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都必須聽取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的建言。

審定、導讀:簡妙如(中正大學電傳所副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推薦

微網誌、討論區和社群網站,正熱熱鬧鬧地上演著全民書寫盛事。在複雜的網路世界裡,我們如何引領系統走向創新的未來?如何看待數位時代的新媒體型態,如何正視數位世界的新奇、互動、創意特質?

因《解讀電視》一書享譽盛名的文化研究學者約翰.哈特利,以鉅觀的理論架構,穿透當前的數位文化現象,交出這本《全民書寫運動》。他檢視從印刷媒體走向數位影音多媒體的歷史變遷,就媒體的科技及文化形式,論證網絡社會裡的媒體運作型態,探討熱衷貼文分享的網友、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在數位浪潮中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

哈特利認為,數位時代的發展關鍵,將是能否善用「數位素養」。經由數位科技,我們自由地讀寫並用,並透過社會網絡參與公共領域、為知識交流貢獻一己之力。我們不僅可以在商業和社群環境中發展個人事業,創造經濟與文化上的價值,連帶開創了集體智慧的知識成長模式。

哈特利由這種以社會網絡為基礎的市場形態,延伸出「創意產業」的核心運作邏輯,認為這正可全面推動創意革新、知識成長與人類福祉。

五十年前,文化研究學者霍加特交出經典之作《讀寫能力的用途》;五十年後,哈特利延伸了霍加特的理念,交出又一部鉅作。有別於一般的個案現象討論,哈特利的系統性分析,讓我們更明瞭網絡運作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價值,清楚創意產業的創新模式、價值鍊及經濟體系,也同時捕捉到數位世代眾多文化現象的深層意涵。

作者简介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

著名的傳播與文化研究學者,同時也是教師、作者、編輯,在媒體、新聞學、流行文化、創業產業等主題的研究成果斐然。

一九七八年,他和約翰.費斯克(John Fisk)合著的《解讀電視》(Reading Television),首創以文化角度正視商業電視節目對我們的影響,奠定他的學術聲譽與思想先鋒地位。

他出版過廿本專書與兩百多篇論文,廣受引用。他的著作包括《文化研究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多人合著)、《創意產業讀本》(Creative Industries)、Television Truths(Blackwell 2007)、Uses of Television (Routledge 1999)等。他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國際期刊》的編輯。

哈特利目前任教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是澳洲研究委員會的傑出研究獎學金得主,亦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與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他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學院的創辦院長,於二○○六年成為第一位獲頒傑出教授名銜的教授,更以其學術成就於二○○九年獲頒澳洲AM三等勳銜。

目录信息

1.再探文化素養──真實有不同的體會方式
神祕博士?
區分與歧視
數位素養的用途?
多媒體識讀──印刷品、媒體、批判性、數位化
改變教育的目標:創新
教育老師
創意勞動
創意教育家?
學習作為一種發散性系統
持續學習的創業家
2.從意識工業到創意產業──消費者自創內容、社會網絡市場與知識成長
媒體工業研究:大翻盤?
產業(工業):真實還是象徵?
自工業邁向(社會網絡式)市場
「創意產業」的概念
創意產業:破壞試驗?
從供給到需求
社會網絡市場
創造性破壞
知識成長:媒體工業研究的未來?
3.電視如詩人──從「吟詠功能」到「競唱功能」
偉大詩人的誕生…
談談這一路走來!
電視如詩人:「從男爵的廳堂到農夫的陋舍」
記述與政體──「人民之聲」
「才智奧運」’
「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的全球詩樂競賽
數位素養──從自製媒體到自製網絡
4.YouTube的用途──數位識讀與知識成長
YIRN:領先YouTube的計劃
從印刷到數位識讀
電視「吟詠功能」的再進化
YouTube是一種符號環境
古人捎來的消息
「說故事的人將統治社會」──敘事科學
敘事推理
5.數位說故事──自製媒體的專業性與規模問題
數位自述故事
規模:小還是大?
宣傳:威爾斯出品?
專家學者:是強勢的惡霸還是連結的滑輪?
專業性:「天哪!它看起來就像會跟我說話!」
科學、新聞學、及想像範疇的數位自述故事?
6.全民書寫運動──新聞作為一種人權
文化研究與新聞學
新聞學的文化取徑
對所謂「人人」的質疑
新聞屬於特定族群
新聞是一種過渡形式
新聞學與文化
人人都是記者
全民書寫運動
全球化與編修的社會
7.時尚是一種消費者自創事業──新興風險文化、社會網絡市場與《Vogue》中國版發行
奢侈-或是財富?
學習機制:時尚媒體
時尚與現代性在中國
《Vogue》進軍中國:風險文化的呈現
中國擠身時尚界:全球《Vogue》同儕網絡
創業的消費者──風險中求生存
8.「明日將是開放的未來」──迎向「中國世紀」與文化科學
富足政治
西方智慧結晶
文化研究與社會變遷
創造性破壞
再現過量;對於過量的表述
從自製到共製
全民創意是一種推動性「社會技能」
享樂部門
走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再次)走向文化科學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