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知己(英汉对照)》收录原载于《中国评论周报》专栏的人物英文小传及翻译家江枫的优美译文,英汉对照,以素描的方式、“春秋”的笔法写下对吴宓、胡适、徐志摩、周作人、辜鸿铭、冯友兰、丁文江、吴经熊、冯玉祥等名人的印象记,褒贬辛辣别致,格调活泼,修辞风趣。
温源宁(1899—1984),广东陆丰人。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法学硕士。历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英文组主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曾与林语堂、全增嘏、姚克等合编英文文史月刊《天下》。代表作有英文人物随笔集《不够知己》。
江枫(1929— ),原名吴云森,祖籍徽州,生于上海。著名翻译家,诗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年获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对于部分人,胡适博士不是劲敌就是好友。对于其他人等,他就是个老大哥。所有人都承认他为人和善,有魅力,即便是其死对头也不得不承认。他了解所有的风流派头,自己却不风流。尽管没什么意义,但“ 甜言蜜语airy nothings”却是在上流社会,尤其是一群粉黛中间,立身取宠所不...
评分不够知己 温源宁等著的《不够知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文周刊《中国评论周刊》中“人物志稿”(后改为“亲切写真”专栏的部分结集,初版于1935年初。1935年6月钱钟书在《人世间》发表写此书的书评时,首次将书名中译为《不够知己》,林语堂就曾夸书名译得雅切。 从本书...
评分推荐阅读英文版本。 我不太相信短篇幅的人物描写, 我的读史习惯让我总是喜欢把人物处在社会和系统环境之中去考察, 也就是说人最大的魅力是在人和人的相互作用, 人和体系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但我非常偏好温源宁先生的英文的行文和对文字把握。 温先生不仅有着旁观者...
评分“Imperfect Understanding”被译作“不够知己”实在是很妙 既有文人相轻之意,又有惺惺相惜之情 譬如其中一篇,先登了对某位的评论,后又登了对他的正名,一来一往,语字珠玑,即便是隔空骂战,也充满了可爱的“民国范儿” 想见作者是有自己独到的识人之术,...
评分好久没读到如此妙趣横生的文字了,不是说“闲谈莫论人非”么?温源宁先生不但论了,居然还堂而皇之地拿到报章上去公告天下。评胡适那篇可与叶公超评鲁迅的文字相媲美,是对胡适其人及诸多成就最中肯的总结。“他有什么,就显示出什么;他是什么,就都在那儿了——在他的著作、...
从英文到译文,从回忆到臧否,从辛辣到雅味,从春秋笔法到英式散文传统,当然,还包括一个好些豆瓣文艺青年一看到就颤抖不行不行的关键词“民国”:P 各取所需岁末一读吧。
评分看了一大半,不想看了。大概我的英语水平不够吧,没看出多少意思来。
评分就像王尔德一样,人们原谅了他的俏皮和刻薄,实在是因为他的文字太漂亮。
评分看了英文部分
评分以前买过一本《不够知己》,不过内页很多都是空白。这次外研社又出版了中英对照的版本,得以收藏,可以补昔日之遗憾。@草本菁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