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marquez/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是看到书的简介里有说这本书包罗了各式各样的爱情才去看的。 好吧,的确有各式各样的:有纯情的初恋,苦涩长久的暗恋、肝肠寸断的失恋,放纵情欲的性爱之恋,以及在一个小女孩身上找初恋影子的变态之恋。 我相信会有不少在琼瑶奶奶的“你是风儿我是沙”式的浪漫爱情浸淫中、...
评分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
评分世间的翻译,从来没有什么“最高”。那些无论自吹还是他吹所谓史上最牛叉者,无论林老师还是李老师,纯是瞎扯。 额看来,真正的好翻译,很简单,大体就是你既然能翻过来,当然必须还能够还(读huan)回去。 翻过来,新语言能将书里的味和趣能讲的如原书;又还能翻回去,同原文大...
评分 评分“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我忘了最初是从那听到的这句话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反复回味阿飞姑娘念叨的”再不相爱就老了”,总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在那个当口,我听到有人说: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那感觉忽然很棒,对时间的焦灼感好像如释重负。 差不多读到《霍乱时期的...
终于看完了,但我越发糊涂,53年7个月零11天的等待,到底是不是爱情。如果是,她在私定终身的那一刻为什么逃走了?如果不是,那些往来的信件和矛盾的焦虑又算什么? 在她遇难守寡时他的出现无疑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希望,可那应该叫做感激。而他50几年的寻花问柳背后,所保持的内心的贞洁,是否是种不甘心的征服欲? 不能问作者了,他死了= =
评分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
评分不知道是翻译的好 还是本身马尔克斯文笔太美 或是拉丁文的奥妙?反正之前读多了美国小说例如海明威那种简明直接型的话痨为主的描述又或者日本小说例如村上那种淡淡的文笔以后 马尔克斯简直让人燃烧 要华丽可华丽 又不多余造作 除了人名容易弄混 全书读下来都是享受 内容更没得说 超越时间的爱情 离死亡越近越浓烈
评分费尔明娜像林徽因,阿里萨像金岳霖,医生像梁思成。虽然这样比喻不太好,但是同为新旧变革时期的背景很有共同点。书中的人物一个都不喜欢,但也都不讨厌,因为本来讨厌的个性却也都是无法选择的原因所造成,或许这才是真正对人对物该有的态度。爱情只是一个影子,这既是放弃的原因,也是苦苦守候五十三年十一月零七天(全是孤独的质数)的原因。
评分我猜这本四百页的书并非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是为了呈现人生,爱情是杂乱而繁茂的生命之树上温情脉脉的一缕夕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