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辟开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的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实验性很强,想看懂还是很难的,我常常想,对付意识流的作品,比如这部,把文章重新整合一下,即每条线索单独陈述,会不会好懂一点。。。
评分海浪拍岸声声碎 伽蓝听雨沥沥愁。 前一句来自于《海浪》的译者,后一句是自己加上去的,读《海浪》时反复循环着一首歌《伽蓝雨》。想来是在回味“烟花易冷,人事易分“,于是自然而然出来了这句话。还是来说说海浪吧,海浪是本好书,像水一样的笔调,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
评分实验性很强,想看懂还是很难的,我常常想,对付意识流的作品,比如这部,把文章重新整合一下,即每条线索单独陈述,会不会好懂一点。。。
评分这本书是断续看完的,中间隔了一个月,伍尔夫的一本最“难看”的书。如果不集中精神,眼光只在字面上掠过,就会损害了句子的颜色。所以我的建议是,心情非在恬静,渴望思考时,还是别看此书为好,它只会加重你神经的不安宁。
评分连绵不绝的激情,像海浪一样贯穿始终,起伏,碎裂。 与杜拉斯相似,小说中完美展示了女性所特有的敏锐的近乎神经质的感觉。 结构赏心悦目。 最后长达八十页的独白。我怀疑伍尔夫是一直处在亢奋的状态中写作的,就像刚起床时从混沌脱身而出的意识状态。 写着费神,读着也费神。 ...
绝对是今年读的小说里的top3。喜欢伯纳德和奈维尔的部分。目前读过三本伍尔夫里最爱。这真的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人类应该感谢伍尔夫。日后定要海边重读。
评分“凡是莎士比亚懂的,我也全都知道。”
评分绝对是今年读的小说里的top3。喜欢伯纳德和奈维尔的部分。目前读过三本伍尔夫里最爱。这真的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人类应该感谢伍尔夫。日后定要海边重读。
评分双年展在大烟囱看一个作品,是一个潮起潮落的视频,海水声和读《海浪》的独白声交融在一起。这本书真的很美,我眼里它是一个长长的实验剧本和很多诗歌的集子。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暗而静的剧场,灯光轮流打在出场说独白的人身上,一直可以听见海浪声,看见幕布上的太阳从升起到降落,每个人开口那些诗性的词藻,像温和的海水一样涌过舞台,漫向观众。
评分看了第一章差点不想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