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战后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成果与趋向。全书共四章先后着重讨论了近代中国在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涉及的美国当代史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对其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评介。
一本系统反思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书,作者在批评了冲击—回应模式、现代化模式和帝国主义模式之后,提出应该改变这三种模式所共有的缺陷,就是西方中心观的中国史研究,而应该采取中国中心观。换言之,从“局外人”的视角向“局内人”转变。 先放下中国中心...
评分 评分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 ----柯文教授访谈录 * 周 武 李德英 戴东阳 * 本次访谈得到林同奇教授(《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文本译者)许多具体的帮助,访谈录整理稿经柯文教授审阅和订正,在此一并致谢! 〔提要〕柯文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曾任威尔斯利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
评分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刮起了范式革命的旋风,柯文在其书中批判了在美国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比较流行的几种范式,其中主要的有:冲击——回应模式、传统——现代模式以及帝国主义模式,这几种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容易使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陷入西方...
评分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刮起了范式革命的旋风,柯文在其书中批判了在美国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比较流行的几种范式,其中主要的有:冲击——回应模式、传统——现代模式以及帝国主义模式,这几种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容易使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陷入西方...
可以用作“海外中国学”学科史的教科书……
评分部分研究的综述还是做得太简化了
评分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可惜过于解构而缺少建树!换一个视角看资本主义萌芽论真的就还不错!
评分可以用作“海外中国学”学科史的教科书……
评分颇有知识社会学之意识,讨论了美国学者的深厚智识根源,学者世代更替及所处社会环境对于学术观点的影响等。对于内行人来说是方法论检视与批评,对我这样的外行人可算研究成果入门。先前说列文森之类著作可谓给研究中国树立坐标系,此书则反思数十年来美国学界使用的三大坐标系的问题,探讨新坐标系是否可能—事实上柯文应该会彻底反对所谓坐标系、框架一类思维模式甚至拒斥理论本身,但他所提倡的微观史是否可以/如何整合为宏观史,中国中心性如何树立,既然大家都是局外人则移情如何可能,都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思想史方面,所谓西方中心性对中国知识群体观点和政治议程的冲击,或非简单树立中国中心性可以概括。尤其是中共潜移默化利用西方冲击—中国回应模式装点自身合法性,恰也是柯文所疑惑之为何局内人反重视外部因素原因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