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

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国翔
出品人:
页数:4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4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70962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彭国翔
  • 政治哲学
  • 哲学/宗教/伦理学
  • 儒家
  • 经学
  • 清代
  • 明代
  • 思想史
  • 儒家思想
  • 传统文化
  • 哲学
  • 伦理学
  • 中国哲学
  • 文化研究
  • 思辨哲学
  • 学术著作
  • 历史哲学
  • 经典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以《论语·乡党》篇为例的考察;儒家的万物一体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等。

作者简介

彭国翔,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南京大学法学学士(1992)、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8)、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1)。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1—2003)、副研究员(2003—2004)。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3—2004)、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2004)。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副主编、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等。著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台北:学生书局,2003;北京:三联书店,2005),学术论文60余篇,译著5部,译文1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

目录信息

序言
第一部分 先秦儒学
第一章 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以《论语·乡党》篇为例的考察
一、引言
二、礼仪实践与日常生活的一体性
三、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
四、“时”:礼仪实践的境遇性原则
五、结语
第二章 儒家的万物一体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
一、引言
二、“我”、“物”与“备”解
三、“反身而诚”与“强恕而行”释
四、结语
第三章 从出土文献看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连贯——郭店与上博儒家文献的启示
一、引言
二、论性
三、说情
四、解无
五、结语
第二部分 宋明理学
第一章 儒家宗教性人文主义的特质——以《西铭》为中心的考察
一、引言
二、民胞物与:自我、他人与自然
三、乾父坤母:自我与天地
四、宗教性人文主义:儒家人文主义的特质
五、结语
第二章 身心修炼——朱子读书法的宗教学意涵
一、引言
二、经典诠释的重要性
三、作为身心修炼的经典诠释
四、朱子经典诠释中关于身心修炼的话语
五、朱子读书法与基督教圣言诵读的比较
六、结语
第三章 本体与工夫——郑霞谷与王龙溪合论
一、引言
二、现成良知与一元论的体用观
三、无善无恶与良知本体的有无二重性
四、立体的工夫论
五、去执的工夫
六、结语
第四章 王龙溪的四无论
一、引言
二、四无论的提出
三、“四无”的概念解析
四、存有论意义上的四无:万物一体的存有系列
五、境界论意义上的四无:天德流行的圆善之境
六、四无论的定位
第五章 中晚明的现成良知之辨
一、引言
二、王阳明思想中“见在良知”的蕴涵
三、王龙溪对“见在良知”观念的阐发
四、王龙溪与聂双江、罗念庵、刘狮泉围绕“现成良知”的论辩
五、晚明现成良知之辨的演化及其趋向
六、结论
第六章 中晚明阳明学的知识之辨
一、引言
二、王龙溪的良知与知识之辨
三、阳明学内部对于良知与知识的辨别
四、中晚明朱子学者对阳明学知识之辨的批判
五、中晚明阳明学知识之辨的意义
第三部分 现代新儒学
第一章 唐君毅论宗教精神
一、引言
二、为什么要肯定宗教精神
三、什么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四、宗教精神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的关系
五、世界各大宗教传统宗教精神的比较
六、中国宗教尤其儒家宗教精神的特质
七、建立新的宗教精神
八、一些问题的观察和分析
第二章 唐君毅与印度哲学
一、引言
二、唐君毅透过哪些文献了解印度哲学
三、唐君毅讨论了印度哲学的哪些内容
四、唐君毅是如何讨论印度哲学的
五、唐君毅的印度哲学研究及其方法的意义
第三章 牟宗三论“自由”与“自由主义”
一、引言
二、道德自由与政治自由:中国传统的自由观与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由观
三、道德自由与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
四、自由主义的根本精神与真正的自由主义者
五、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评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评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评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评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用户评价

评分

此书收录了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现代儒学三个领域的有代表性的文章

评分

后边两章没看完到期了

评分

此书收录了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现代儒学三个领域的有代表性的文章

评分

后边两章没看完到期了

评分

后边两章没看完到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