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左右,托尔斯泰出现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抑郁,在这期间,他写出了这部作品。全书共分十六卷,追溯了作者五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重点描述了作者在东西方各伟大思想、宗教间的求索过程,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慰藉。全书思想深刻、内容广博、文风质朴,尤其是对自我的剖析严酷苛刻,是一部难得的伟大心灵史。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阅读版本:列夫•托尔斯泰著 马睿汉译《忏悔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一章5:我的宗教热情日渐减退的过程和大多数同样背景的人差不多,时代进步了,这一过程却基本没有变化。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情况大致如下:每个人经历的生活没有区别,但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原则却不仅与教...
评分阅读版本:列夫•托尔斯泰著 马睿汉译《忏悔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一章5:我的宗教热情日渐减退的过程和大多数同样背景的人差不多,时代进步了,这一过程却基本没有变化。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情况大致如下:每个人经历的生活没有区别,但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原则却不仅与教...
评分一本小书,两天的时间看了2遍。奉上托翁的一张帅照先。 ~~~~~~~~~~~~~~~~~~~~~~~~~~~~~~~~~~~~~~~~ 梳理下全书的章节及逻辑如下: 托翁在中年产生了精神危机,不知活着为了何物,何目的。因为一切终将化为尘土,既如此,为何活着,而...
评分阅读版本:列夫•托尔斯泰著 马睿汉译《忏悔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一章5:我的宗教热情日渐减退的过程和大多数同样背景的人差不多,时代进步了,这一过程却基本没有变化。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情况大致如下:每个人经历的生活没有区别,但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原则却不仅与教...
所谓信仰完善、进步包括文艺的教化功能,如果没有绝对价值支撑的话很容易被对道德不在意的世俗生活诱拐。产生自杀念头后学习了苏格拉底叔本华所罗门佛的学说,才发现对于生命问题不只是实验科学,思辨科学无能为力,根本原因是凭靠理性得到的答案不过是恒等式,只能以有限与永恒的关系突破理性与信仰的矛盾。相比以劳动人民的接受为前提的信仰,文人圈子的反抗和信仰都只是虚伪。托尔斯泰接受了信仰但仍看出教会教义仪式及教派之争的无意义。最后以悬在空中向上看找到支点的梦结束,可能与前面象征对死亡的意识的东方寓言悬在半空相对应。信仰即是支点,信仰即是仰望。
评分译者中文学得不好,似乎
评分米尔斯基评价很高,温习一下
评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满是圣洁与虔诚,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满是挣扎与痛苦,卢梭的忏悔录一片真实与感动
评分短小的书很容易读,精炼了我的追求经历,非常精确地描述了我的很多感受,从这点上棒棒哒。可以推荐给慕道友读。但都是人的想法,不美。读过这个之后就不想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了。还有,怀疑他最后是否真的是基督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