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过时的书,收录的是《纽约书评》1963-1993年的论文选。但有价值的东西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就譬如“严肃”和“有趣”这看似水火不相容的一对,却能在一本杂志中联手作为主流特色出现,这不能不说是本书所以“有价值”的奠基石。同时,译者越三道关卡(原著、书评、译本)依然有勇气付梓出版,那肯定得先吆喝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吧。
昨晚,因为《看》一书中提到了苏珊·桑塔格,让我又惊又喜,在相隔6年后不由自主地又拿起了2000年1月买的那本《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30年选》。 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给我思想很大震撼的是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6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它,很有当年读《万历十五年...
评分作者/斯特拉文斯基;译/高宏 纽约书评记者:您就贝多芬的奏鸣曲和四重奏曲谈了您的一些看法,但却并未谈及贝多芬的交响曲。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这是因为我们对那样大众化的音乐还没有合理的认识。我对否定的批评不感兴趣,而进行肯定又太难了,正如帕波教授所认为的那样:...
评分看到豆瓣上有人推荐这本书之后,就去Amazon上找了;说实话,根据中文书名来反推英文原书是很头大的事情,不过好歹找到了,书名如下: The First Anthology: 30 Years of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英文原版里面有二十三篇文章,比中译本少了约三分之一.
评分告别集体阅读 丁国强 在这个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很难有心情去玩味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无论是通过电视、网络还是报纸杂志,我们的目光例行公事般接触那些泡沫画面和空泛文字。留住一册杂志像锁定一个电视频道一样难乎其难。难道我们感兴趣的只是不停地翻动纸页的声音...
评分《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论文选》,这是一本在我书架上躺了三年的书。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间读,但没想到这次在到济南去的动车上居然就翻完了。 这本书首先让人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纽约书评”这样一个美国知识分子圈的文化刊物,我想其地位大概如同中国的《读书》吧。对...
汉娜阿伦特阿伦特对权力的解读让我有了新的观念,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洞察力和文笔相当惊人。以后碰到他俩的文要看。还有恩斯特容格尔日记,这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有趣。
评分很不容易才买到这本书,强力推荐。
评分非常精彩,收获非常多
评分标记一下。严肃和有趣并行不悖,抽象思想和具象细节共存。在我这样一个曾经的同行来看,实在非常羡慕那个争鸣的时代。那时候也许知识分子还不软弱,艺术家不会背弃美学上的道德底线。但也许现在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更不容易发现罢了。
评分内容有趣,翻译得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