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尔·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l岁时,父亲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家境贫寒,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从事过各种职业,青年时参加过共产党,后因不满党的某些政策被开除。二战期间来到法国,因《局外人》一书而成名。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鼠疫》、《堕落》,随笔《西西弗斯神话》等。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1月因遇车祸辞世。
加缪是我喜欢的作家,因为他的缘故,我还喜欢上了亨弗莱·鲍嘉,《卡萨布兰卡》的男主角——他长得挺像加缪。甚至角色里克,我都觉得有些加缪气质,率性洒脱而不避承担。“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是加缪对人生处境的描绘。这种说法可以和“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互相参考。不...
评分书不厚,但有些难懂,所以放在周末来看。 加谬说“为了改变自然的冷漠,我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苦难阻止我把我把阳光下和历史中的一切都想象为美好的,而阳光使我懂得历史并非一切。改变生活,是的,但并不改变我视为神明的世界。” 在《讽刺》一文里,一个瘫痪的老妇人,被...
评分(只读了第一部分,但是还是想絮叨一下) 实际上,要喜欢上某个作者的某个作品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比如我小时候很烦雨果,但是却在一次独自离家的飞机上被《九三年》收为脑残粉; 比如我认为当然《百年孤独》要比《霍乱时期的爱情》好,但是却更喜欢后者; 这种选择就跟你...
评分(只读了第一部分,但是还是想絮叨一下) 实际上,要喜欢上某个作者的某个作品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比如我小时候很烦雨果,但是却在一次独自离家的飞机上被《九三年》收为脑残粉; 比如我认为当然《百年孤独》要比《霍乱时期的爱情》好,但是却更喜欢后者; 这种选择就跟你...
评分这本书是替朋友买的。朋友一直喜欢加缪,他对加缪的这本散文集觊觎已久,但苦于这本书在当当网是区域购买,他在吉林,买不到,于是就请求在成都的我帮他买。买到手之后,我肯定是要先睹为快。 但是看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是不能先睹为“快”的。这本书薄薄的小书(才一百...
青春记忆与青春的理性抒情
评分加缪的话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若没有对大地、对人的无比热爱,没有追求美和爱的激情和为之忍受苦难的精神,那生之意义又何在呢?总是有这样的时候,必须在静观和行动之间进行选择,这叫做成长。然而对一颗骄傲的心来说,中间道路是没有的,有的是上帝或时间,十字架或刀。这个世界有一种更高的意义,超越了它的骚动,或者除了这些骚动外没有什么是真的。必须和时间共生死或者为了一种更伟大的生活而摆脱它。我知道人们是可以妥协的,可以生活在时代中而相信永恒,这叫做接受。但是我厌恶这个词,我要么什么都要,要么什么都不要。然而天才什么也原谅不了,恰恰是因为天才不允许这样。
评分说实话。第一遍读下来不知道自己都读了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
评分经典译版。
评分加缪的话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若没有对大地、对人的无比热爱,没有追求美和爱的激情和为之忍受苦难的精神,那生之意义又何在呢?总是有这样的时候,必须在静观和行动之间进行选择,这叫做成长。然而对一颗骄傲的心来说,中间道路是没有的,有的是上帝或时间,十字架或刀。这个世界有一种更高的意义,超越了它的骚动,或者除了这些骚动外没有什么是真的。必须和时间共生死或者为了一种更伟大的生活而摆脱它。我知道人们是可以妥协的,可以生活在时代中而相信永恒,这叫做接受。但是我厌恶这个词,我要么什么都要,要么什么都不要。然而天才什么也原谅不了,恰恰是因为天才不允许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