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为李泽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对二十篇《论语》逐一读解。其书的体例分为译、注、记。译章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采用直译,对于专有词汇如“君子”、“小人”则一律不译,而重要的词汇如“仁”“礼”“义”则有专章说明;注则参考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陈树德的《论语集释》等多家注,力求精简全面;记是作者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无一定之规,明白透彻,文体活泼。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 、“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刚读完李泽厚老先生的《论语今读》,之所以定这个题目,与自己的专业相联系,才有了心理模式这个角度。其实谈不上自己的看法,充其量也就是一片读后总结而已,练读后感都算不上。急于记下自己对夫子和老先生的认识,才有了这篇文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通过行为来推...
评分这本《论语今读》我花上除吃饭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用了整整半个月才把它读完。请不要误会它艰涩乏味,相反的,我常常读的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可惜时间实在有限,否则我想我更愿意再细致一点的去研读它。 之所以用了这许多时间来读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惭愧的...
评分http://jorin.ycool.com/post.1066174.html 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完成了痛苦的装修,终于有了一个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虽然拥有自己的书房之愿望还没有实现,辗转迁徙留存下来的几百册书仍需呆在纸箱里,但我已不能等待。几个月没有读书,只觉得自己中气不足,面目可憎:整天在...
评分说来也巧,6月中旬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南方人物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人物刚好是李泽厚,标题是:八十李泽厚,寂寞的先知。 他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二十几岁即因与美学名家朱光潜论战而成名,八十年代他的学术性的美学书籍居然在社会上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读了整整一...
评分大学最后一年买的这书.花了10块钱. 似乎还好,能让人看的下去. 不过作用不是太大.文字都太过官僚.
倚老卖老,扯呗
评分三星半。槽點好多orz
评分算是借着读这本书重温了一下《论语》原典……所以李泽厚先生的评点反而看得不是很认真……个人以为他关于儒学的系统化观点还是到类似于《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这样的著作中去看为好……不得不吐槽的是译文质量实在一般,不过估计李泽厚也不在乎什么忠实于原貌……
评分喜欢李泽厚的这个版本
评分本书要和《中国皇权制度研究》对照着读,德力、儒法,向来是中国历史的两个侧面了。李泽厚没有停留在简单解释《论语》,而是点出两千年多来孔子之说对中国人心理结构的影响,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的准宗教情感、“祭神如神在”的宗教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忧患意识、“君子贞而不谅”的实用理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消极自由、“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始共产主义等。并以原典儒家为基础,阐述他理想中的某种当代中国哲学。每届Party boss都试图作出某些理论贡献,习现在看起来对传统思想资源颇感兴趣。不过,孔子的“礼”、“仁”两大观念,前者经事实证明早就已经破产,后者可能还可以发挥自我修养方面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