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分类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涂尔干和莫斯考察了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陋的分类。在澳洲,在中国,图腾呈现了最原始的分类模式,而分类的几种原初形式又揭示了人类现今分类观念的集体之起源,社会之起源。本书系“袖珍
爱弥儿·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对于人类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理论对于功能学派和结构学派都有着深远影响。 《原始分类》这本书在开头就明确提出了本书的研究点在于人类为什么要采取某种方式安排自己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体系是如何产生。后续的具体内容都是...
评分 评分涂尔干在原始分类一书中指出人们具有分类的行动趋向,即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或排斥关系的过程。而它既不是可以还原为简单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有另外的起源,是后来才出现的。还有就是不加分别的心理也构成了人类生活...
评分实际上,涂尔干对现代社会的探讨始终纠缠着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分化社会是否还能够以集体意识或职业伦理为基础,并通过各种抽象方式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二是社会决定论是否可以转化为个人主义的立场,常规化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够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践提供可能性,从而使社会存...
评分本书提供了有关传统上属于逻辑和形而上学领域的分类问题的另一条研究进路:两位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关于逻辑分类的概念并非来自孤独的个体心灵之中的某些天赋原则,而是来自其社会经验,来自于将群体的组织投射到知识活动之中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无论“原始人”还是现代人所寻求的就不仅仅是直接的实践旨趣,而同时是理解世界、将概念依其相互关系进行归置的旨趣。关键在于,这种分类的动力不是纯粹理智,而更多地是“情感”这使得它们以一种近乎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沉淀在日常实践乃至理论活动中;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尽管已经特意发展出一种压抑情感、诉诸无所偏倚的理智的技能,却仍然时不时听到那种基于类比的原始分类的回响。这一论题成为了人类学之中结构主义的源头,但在本书中,它采取的尚是一种对当时流行的观念论发起挑战的姿态。
评分读后第一反应就是印欧语里的阴阳性和各种格,似乎就是这种原始分类思想的衍生品
评分读后第一反应就是印欧语里的阴阳性和各种格,似乎就是这种原始分类思想的衍生品
评分抛出了很棒的问题,但无法给出严谨的解决。附录英译本导言好。
评分读后第一反应就是印欧语里的阴阳性和各种格,似乎就是这种原始分类思想的衍生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