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钩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的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名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本书是钱穆大师的讲稿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短短的160多页,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地方与政府的关系、考试制度、经济制度、兵制等做了概况和比较,指陈利害得失,实在是好书! 钱先生认为讨论历史制度,应该将当时的历史传统与...
评分原书讲述了政治制度的四个范围,即政府组织、考试和选举、经济制度(田赋)、国防和兵役制度,此处只整理出政府组织之要点。 一 汉代 (一)皇室与政府 两大主题:1、皇室和政府的职权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这两大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贯主题 皇权和相权 皇帝:...
评分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的鸿文书局买过钱穆(字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当年钱先生给清华大学学生们上课时的讲义。翻开扉页,即看见钱先生写在引言中的四句话。直至今日,这四句话也有让人有如醍醐灌“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
评分从小喜欢就读历史书,记得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了大学后读过的名家史书不少,不少都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深刻印象的书并不多。有些书确实写得很精彩,见解论述精妙,但不知为什么印象却并不怎么深刻。反而是一些薄册子,论述简约却回味无穷。钱老爷子这本...
评分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的鸿文书局买过钱穆(字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当年钱先生给清华大学学生们上课时的讲义。翻开扉页,即看见钱先生写在引言中的四句话。直至今日,这四句话也有让人有如醍醐灌“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
读罢钱公《得失》一书,简评如下:钱公的确博览群书,学贯古今,观点有理有据,但若干论点不免偏激,有哗众取宠之嫌。偏爱汉唐,罢黜明清。排斥西方民主平等,封建大户人家学者之通病。推崇之余,同须批判。
评分由此可总览中国2千多年政府机器的运作机制与进化缘由。对理解公司这小一级的权力机器也有助益。
评分“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某种程度上,钱穆肯定同意黑格尔的这句话,即承认每种制度之发生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却不以此“合理性”作为其不足处的辩护。钱穆这个演讲集,是有所指而发,着力在挖掘中国传统政治之合理性,而疾言生搬、移植西方制度之谬;或因立意太过明确,反难看出其他什么亮点。此书中最不能不同意的一点,倒是“结论”中的一个观点:“讲历史,更可叫人不武断。”而我们,很多时候对待历史确实太武断,以致自以为是了。
评分一直想找到老版本,每次去书店必看看三联的书架,结果总是失望。最近出于对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兴趣,读完了此书。钱穆先生三言两语就道出历朝兴衰的道理,十分了得,堪称最好的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关于制度和法术的博弈,一直贯穿了中国历史,重法术而轻制度,或可是中国古代社会衰败的关键。
评分严谨精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涵盖五朝,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分析比较自有融汇贯通的畅快,非治学极扎实,思虑极成熟不能达到。对于明清之前君权和相权制衡的分析,明代和清代皇权集中的变迁等,有对应对于社会、军事、人文等因素的解释。对于制度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有大历史眼光。幸而重读。不过老先生或者总有些偏颇,也可以说是老一辈读书人的个人情结吧。清代对于“满洲国”和“中国”的分别,未免有些唯站在汉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于老制度在历史中不能顺应,而成积习的问题,总能够分析出来,但要说“这也怪不得当时人”,则恐怕有些袒护了。一本书读下来,中国历代衰退,积习成弊本身就是个亡国症候。“正名”法老先生极注重。不过偶尔我想,定义本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一定要说怎样是“名正言顺”,是否有些固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