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藤周作(1923-1996)
日本作家。出生于东京一个天主教家庭,10岁时受洗。
1954年,处女作《到雅典》初试啼声,正式登上日本文坛;次年,短篇小说《白人》获芥川文学奖;1958年,长篇小说《海和毒药》获新潮文学奖和每日出版文化奖;1966年,《沉默》出版,次年即获谷崎润一郎奖……1993年,《深河》出版,次年获每日艺术奖。1995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次年病逝于东京。临终之前特嘱亲人,死后将《沉默》《深河》两书放入灵柩之内,自己将与两书永生相陪。
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浓厚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
《沉默》是日本文学大师远藤周作的经典杰作,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此版《沉默》为精装典藏版。
远藤周作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20世纪天主教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沉默》堪称战后日本文学代表作。(格雷厄姆·格林)
《沉默》这部非同凡响的杰作,忧郁、冷峻、深沉、雅致,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约翰·厄普代克)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筹划23年,投入350万美金,至今仍没找到完美呈现《沉默》的方式!
-----------------------------------------------------------------------------------------------------------------
《沉默》内容简介: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海边的村庄,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宣誓弃教一事,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
在传教与寻访的艰难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所有的两难情境都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仿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获得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向无边苍穹敞开了心扉……
写在前面:一直不敢给此书写书评,倒是这次春节因为疫情蔓延,无暇走亲访友,只能闭门读书,于是再读相关文献,捋清个别问题,觉得似乎可以稍微写上几句。 鉴于《沉默》的宗教题材以及作者远藤周作的天主教徒身份,针对小说展开争议最多的,往往是作者的神学思想,即其所写的这...
评分读远藤周作是个偶然,那时刚结束在印度的旅行回国,开始读一些关于印度以及印度宗教方面的书籍,以便了解这个我所喜爱的国家并尽快回去。 于是在一大堆各种描写印度宗教以及恒河的书里我便看见了远藤周作的那本《深河》。 《深河》相对来说,让我有了一次轻松并且愉快,...
评分 评分读远藤周作是个偶然,那时刚结束在印度的旅行回国,开始读一些关于印度以及印度宗教方面的书籍,以便了解这个我所喜爱的国家并尽快回去。 于是在一大堆各种描写印度宗教以及恒河的书里我便看见了远藤周作的那本《深河》。 《深河》相对来说,让我有了一次轻松并且愉快,...
将人性讨论构筑在宗教信仰上太有问题,宗教的救赎从来不是现世安稳,信仰本就不该有目的。所谓神降临人间,无非是信徒的自我奉献彰显教义。司祭完全可以替代乡民而死以此服务信仰,而主角整日寄希望于神迹,反复掂量着对吉次郎的恨意,简直没有半点神性可言,用这副皮囊为人受洗听人告解,也堪称信徒?
评分《沉默》比《深河》更加沉重,更加宗教,更多地专注于主角内心的自省和矛盾,对信仰的坚持和思考,是一个非常深沉和内省的故事。这个故事被拍成电影,期待的同时还是有点担心,太多的内心戏着实太考验演技,加菲这次的挑战真不小。另外我很期待吉次郎这个角色,马丁导演都说了Yosuke Kubozuka is Amazing! (21)
评分为这本书三次流泪,给我的感悟太多了,反而不知道怎么表达了,讲的不仅仅是宗教,而是人生的信念
评分“只是形式而已啊。”然而所有的信仰都必须用形式实现自身的性质显现,就像你我人类用肉体固定灵魂的存在,展现灵魂的本质。形式恰恰是重要的,就像于灵魂而言现世的肉体是重要的。没有实现,一切的意识都只是水月镜花,梦幻泡影。
评分相比《深河》,我更喜欢《沉默》,因为它更专注。整篇作品里充斥着一位信徒的纠结与探索,它并不否认信仰的坚贞,而是带有怀疑性的去质疑那些唯一性,在宗教的领地,这样的怀疑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