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沉默,本书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
郑也夫,1950年盛夏出生在北京,也许因盛夏所生,注定他一生要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1968年,文化大革命当中,郑也夫从北京第八中学毕业,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 ,取得双硕士,1998年,郑也夫教授定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毫无变化的是,郑教授对社会生活中的杂质,依然是不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正是因为人类面对混沌机制的直觉与情感决定了人类会比电脑更“聪明”。因为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最优解,不是所有的行动都有一个目的。就像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学理论在刚开始发表时都是没什么实际的用处的。 有一点点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有一些哲学...
评分摘要: 我写得太繁琐了。其实不如这样:您连现代生物学的方法论都不承认,还试图把生物学的理论应用到那么多的领域,这合适么?…… 个人不喜欢充满好胜心的老愤青。好胜容易使人变得盲目而狭隘。非淡泊与宁静则不能致远。 “这一词汇是我的专利,是...
评分此文已刊于6月10日《南方周末》书评版 田方萌 关于物种的由来,历史上的智者们提出过四种解释。一种生物或者被上帝设计好了,或者被人类驯养改头换面,或者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或者经由天然演化脱胎换骨。最后一种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传入中国的时候,它被浓缩成八...
评分人生在世,一堆破事儿,形而上是道德情操,形而下是吃喝拉撒,每个个体,以区区不到百年时间,想要明白自己为何物,原也不算是容易之事。还好,世上有知识这种东西,平常人去实践,智慧者去归纳,一代代累积下来,成了阖捭纵横的体系,并写进一本本卷册中,传至久远。年幼之时...
评分摘要: 我写得太繁琐了。其实不如这样:您连现代生物学的方法论都不承认,还试图把生物学的理论应用到那么多的领域,这合适么?…… 个人不喜欢充满好胜心的老愤青。好胜容易使人变得盲目而狭隘。非淡泊与宁静则不能致远。 “这一词汇是我的专利,是...
刷新观念
评分达尔文花30年得出1个结论。也夫君一年就得出30个大结论。结论真的真的那么重要吗?
评分震撼
评分震撼
评分文理咸宜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