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上海,1937-1945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上海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海外中国研究 知识分子研究 近代史 文化 抗战
发表于2025-02-03
灰色上海,1937-1945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在沦陷区不屈的文学之光,不过不清楚这书真的没有删节吗?感觉缺乏一定的前情概况,氛围略显轻松。
评分史料功夫下的深,理论和文学分析部分读来却有不满足,有时用西人情境来比照国人,常常止于警句式的引用,而未展开。古今派部分讲得最好,把“附逆文人”的暧昧性(怀旧与软弱、自我贬抑与辩护)写得丝丝入扣,对于今天去政治化的现实和总是自诩“不合时宜”的你我,也是一次直接的拷问。
评分在沦陷区不屈的文学之光,不过不清楚这书真的没有删节吗?感觉缺乏一定的前情概况,氛围略显轻松。
评分在业已沦陷的上海,文学成为自我肯定和非难他者的霸权领域,集体义务和个人顾虑之间亦存在着多重张力,从而激发出三种知识分子的反应模式:隐退、反抗与合作。王统照借助“抵抗的启蒙”,同时反对附逆与教条式的民族主义,后期的隐退象征着其关注私人道德情操来作消极抵抗,却无法调和因道德理想失败而引起的挫折感和矛盾感;李健吾以参与政治为一种道德选择,创作《青春》作为抵抗话语的潜文本,坚持个人气节的价值、追求自由、疏离集体主义伦理,在经历个人肉体考验和写作《王德明》时投射的精神折磨后,克服其栖居沦陷区的罪恶感;《古今》杂志的作家群们赋予遗民一种新的意涵,强调生存为人性的基础,其随笔写作充斥怀旧意象和感伤情绪,为附逆行为辩解来消除道德困境,奚落公共道德而兴扬私欲,纵然表面上不亲日,却反讽地陶醉于名声和特权中自得。
评分不是很有趣。
傅葆石 1955年生于香港,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Colgate大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电影、法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香港史、电影史、电影与法学、电影与历史、美国种族史、比较文化等。编著有China 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The Cinema of Hong Kong: History, Arts, Identity,《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张霖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1937-1945年的上海,正经历着由孤岛转为全面沦陷的最黑暗时期。乱世求生与民族大义,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道德困境与政治抉择。本书以王统照、李健吾和《古今》作者群为代表,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彩的文本分析,记录了身处“灰色上海”的中国文人或隐退、或反抗、或合作的相互纠结的生存形态,细致逼真地还原出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精神拷问和无情的道德审判。本书的杰出之处不仅在于为我们记录了这段讳莫如深的民族精神史,更在于它向正统的历史叙述发出了挑战:究竟谁是汉奸?汉奸该怎样认定?谁能做出最终的判决?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段沉默的历史?本书带来全新的阐释。
本书作者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论述策略。先划定文人应对上海沦陷的三种形态:隐退、抵抗与合作,再让三个中心人物/群体溢出預定的边界。以分类的方式论证分类的不可能,从而呈现日据上海文化与道德形态的暧昧与多样。 无论是消极隐退的王统照,还是积极抵抗的李健...
评分 评分 评分1937年年末,日军接手除租界外的上海 对于当时的上海文人而言,被提供到他们面前的有生存的机会和道德的勋章,是一个由面对到选择的过程。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道德则是后天习得。如果仅如动物般活着,那么大概太宰先生也不会痛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了。 人类在感到羞耻时伴...
评分灰色上海,1937-1945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