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篇1或短篇4》;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 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 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
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一部可以随处翻开当散文读的小说。也是我唯一真正喜欢的一部小说。 只要看过《我与地坛》的人就可以想像出作者在这部小说里用的是怎样一种语言风格。将散文的风格融入小说,将哲学的思索融入小说,乃至融合后仍情节有趣,我不得不说,在我眼里,在我的阅读经...
评分 评分史铁生老师去世了。我甚至没有去他的地坛看一看。 从大一偶然借到他的《好运设计》到《务虚笔记》,买过很多套,送人,自己也读了多少遍,曾经深陷其中。觉得自己是O也是Z,其实是那心绪与消息,纠结与无言吧。 直至大学毕业后,接触佛法,心思在它处,就没在碰这书。后来...
评分史铁生老师去世了。我甚至没有去他的地坛看一看。 从大一偶然借到他的《好运设计》到《务虚笔记》,买过很多套,送人,自己也读了多少遍,曾经深陷其中。觉得自己是O也是Z,其实是那心绪与消息,纠结与无言吧。 直至大学毕业后,接触佛法,心思在它处,就没在碰这书。后来...
评分史铁生老师去世了。我甚至没有去他的地坛看一看。 从大一偶然借到他的《好运设计》到《务虚笔记》,买过很多套,送人,自己也读了多少遍,曾经深陷其中。觉得自己是O也是Z,其实是那心绪与消息,纠结与无言吧。 直至大学毕业后,接触佛法,心思在它处,就没在碰这书。后来...
印象派的文笔。关于生死、爱情、梦想、梦境、孤独。这些最终作者并未给我一个解脱的答案。但是就像他描述画家对那羽毛的执着描绘一样,在他操控着轮椅在地坛的古树荫的庇护下彳亍的年复一年重复的岁月里,一点点写下这些诚实、却又清晰地描摹出梦境的文字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寻找 摸索 并且成长着。 音乐: Ludovico Einaudi; Mahler Symphony No.9.
评分远非尽善尽美。史铁生在他最好的几部中篇里对文字的洗炼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是写起长篇就松懈很多了,七八万质量不高的文字让小说的可读性打了很大折扣,向连续剧看齐吗。以及本书有望提名“最差性描写”了。但还是给五星,给小说最好的段落所达到的高度。主题上,别的作家还在为描写世界的表象不亦乐乎的时候,史铁生已经触及人最本质的困境——差别。整本书就是一点一点向读者展示差别对于一个人,对于全人类意味着什么,又展示这些意义背后不可解的悖论,人类无可摆脱的宿命。叙事手法上,按我的理解依然延续了史铁生在先锋时期着力探索的两个问题:如何将小段故事整合成大篇幅?如何将小说写出舞台剧的效果(答案显然不是写成剧本)?并且都有突破。结尾略显潦草,不过全书读完的一瞬间我有种见到了红楼梦原书结局的感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评分想象他在地坛 那时的空气 时而看看这 时而望望那 时而只是静坐
评分loop了9遍。
评分看书名以为是理想主义者的碎碎念什么的,没想到居然是爱情小说。更没想到还那么多H描写。感谢史铁生先生勇敢的自曝,让我们所有人都好奇却无人敢向一个残疾人启齿的问题有了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