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
出品人:
页数:309
译者:蔡受百
出版时间:1964-8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23627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经济学 
  • 凡勃伦 
  • 消费社会学 
  • 制度经济学 
  • 经济 
  • 社会 
  • 商务印书馆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严格地限制在这样标明的范围以内是办不到的。因此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一般不列入经济学范围以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这里也不得不给以相当的注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这次在Scarabeo 5上真是忙里偷闲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还真是挺有趣的,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例子都是可以在自己的身边或自己身上轻松找到的,虽然作者的语调也实在尖酸刻薄了一点…… 不过还真有点超凡脱俗的感觉,感觉他就是站在一个外星人的角度来观察地球人的,所以才能这么冷...

评分

那天去一家装修得比较古典的饭馆。去洗手间时,先穿过一间摆放古典家具的茶室,拐了一个弯,发现两个门上,一个挂了一个烟斗的图案,一个是高跟鞋的图标。我看了之后,哑然失笑。这个标识倒真是非常明确啊! 每每为了卫生间的男女图释而犯愁,经常是一个差不多的头像,头发长...  

评分

1p 在封建社会中,最光荣地业务要属战争,其次是宗教。贵族和教士绝不过问生产工作,这是他们优势地位的经济表现,也是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分层的呈示。 6p 在古老的区别下,侵占活动是受尊敬的业务,对一切形势的形成有直接和显著的意义,利害关系也集中在这一点;没有侵占成...  

评分

那天去一家装修得比较古典的饭馆。去洗手间时,先穿过一间摆放古典家具的茶室,拐了一个弯,发现两个门上,一个挂了一个烟斗的图案,一个是高跟鞋的图标。我看了之后,哑然失笑。这个标识倒真是非常明确啊! 每每为了卫生间的男女图释而犯愁,经常是一个差不多的头像,头发长...  

用户评价

评分

凡勃仑思接千载,以超乎想象的丰富开启了后世被反复讨论的诸多主题,早期美国社会学里那种野生驳杂的姿态,也使本书展现出与以后量化方法论截然不同的研究气息,在讨论命运与尚武精神的几章中,凡勃仑更像一位心理学家或者社会学家。在经济竞赛的视野中,往前是莫斯对于人与物尚未分离时基于送礼而产生的挥霍型经济的研究,往后是凡勃仑掠夺经济发展后期,荣誉与优越感在明显消费中的转移;在讨论礼仪制度与社会结构关系时,凡勃仑也遭遇查尔斯泰勒注意到的一种用来效仿并成为社会范式的礼仪;从显性消费中衍生出一系列生活风格的分野(高跟鞋、手杖)开启了布迪厄“区隔”的研究,而极具创造性的“代理人”(仆人与女性)的提法,又启迪了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关于女性与家务劳作本质的探寻。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凡勃仑,也明显是达尔文的孩子啊。

评分

所谓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就是要明着浪费,前者浪费时间,后者浪费财务,这些是有闲阶级证明自己金钱荣誉的方式。读的时候完全让我想起巴塔耶的耗费思想,巴塔耶认为社会凭借耗费来确认权力、阶级和义务,以此来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运转。有闲阶级以劳动为耻以实用为耻以直接从事生产为耻,但因为他们的阶级地位使他们的审美思想和习惯简直可以轻易渗透到下面的阶级,下面的阶级为了达到有闲阶级崇尚的仪式要求,花费大比例的钱财在不实用的消费上,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保守主义。作为半个广告人,书中有些思想其实早就耳熟能详。100多年前的书,书中的部分论据现在已经失去了解释力,特别是网络时代,大量底层阶层获得了话语权,比如从“装逼”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到下面阶层永远有对上面阶层的模仿欲望,但同时这种词似乎也表明了上层阶层某些神圣性的消解

评分

一百年前的一本书,不管是论据还是论点都已摇摇欲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一种经典理论之所以会被淘汰,是因为当代的人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了。

评分

说深也不深,说浅也不浅。各种牵强附会,各种单向思维,各种模型带来的无法避免的简化,但是怎么样都掩盖不了其贯穿始终的思维方式的光芒。这些“资产阶级非常朴素的经济观念”,让我莫名的和茨威格所说的犹太人最终还是希望通过“文化”达到身份认同产生了某种联想。无与伦比的第六章则自然是和马克思关于价值的理论产生互动。凡勃伦其实越了现代社会学的边界,不仅回答了怎样,还试图给出为什么,考察历史也好,进化论也好,这些都牵涉到那个更深一步却从不曾被正面摆出来的问题:为什么人类需要这种认同感,为什么从比较中产生。

评分

非常有趣,福塞尔格调的严肃学术版,装逼学研究始祖。作者追根溯源剖析了所谓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指出其消费方式有一根本目的为炫耀性(荣誉)消费,以尽可能地浪费资源,脱离生产实用功能和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主,且极容易受其他经济人影响。从建筑,服装,日常生活到教育,“一切是在明显浪费和掠夺侵占的准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原书写于19世纪末,此译本翻于1964年,语句晦涩,且附加了对腐朽资本主义的冗长批判章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