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严格地限制在这样标明的范围以内是办不到的。因此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一般不列入经济学范围以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这里也不得不给以相当的注意。
那天去一家装修得比较古典的饭馆。去洗手间时,先穿过一间摆放古典家具的茶室,拐了一个弯,发现两个门上,一个挂了一个烟斗的图案,一个是高跟鞋的图标。我看了之后,哑然失笑。这个标识倒真是非常明确啊! 每每为了卫生间的男女图释而犯愁,经常是一个差不多的头像,头发长...
评分那天,午后,坐在图书馆看书,中场休息时间走到经济学区域的书架,随手翻着自己并不熟悉的经济学著作,看到许多国内人写的所谓经济学著作,尽管不懂,但只要是看到那个吼人的名字,我就不寒而粟,不知道图书馆为什么摆一些这样的书,误导了学生,也显示出图书馆的浅薄。 而后便...
良心之作,世界的真相啊……特别值得指出,(人文)知识分子其实就是教士,负责为社会提供神圣感和归属感的,所以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翻译减一星。
评分配合格调阅读——这本书被class批驳得够呛
评分老派学者,一切基于人性,有启蒙一代思想家遗风。亮点在于对经济活动的政治本性的洞察,发财致富不是一种单纯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而是源于出人头地的欲望,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政治性的,这就意味着经济活动跟政治博弈一样的零和性质,共赢不必想,均富不可能╮(╯▽╰)╭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23692342/
评分一百年前的一本书,不管是论据还是论点都已摇摇欲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一种经典理论之所以会被淘汰,是因为当代的人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了。
评分按凡勃伦的理论,有时间看《有闲阶级论》这本书的人不一定是有闲阶级,他/她可能是代理有闲阶级(有闲阶级眷养的奴仆),或者是虚假的有闲阶级(穷人,比如我)。有闲阶级最早源于原始掠夺产生的剩余价值(最早源于对女性的占有与压迫)。建立于原始勇武精神下的社会竞赛,使得摒弃劳动的有闲逐渐成为一种荣誉,并衍生出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随后逐渐发展为以金钱作为荣誉准则,体现到宗教、知识、审美之上。有闲阶级厌恶变化,推崇拟古主义审美和炫耀性消费,总之想方设法浪费资源,以任何摒弃实际生产的消费为荣誉。鲍德里亚继承和拓展凡勃伦的思想,其“极大的丰盛在浪费中才有实际的意义”的消费异化思想便衍生于本书。凡勃伦的体系基本能够自洽,一百年前的经济学著作,现在审视起来仍具很强的历史洞察力。书的前半部分相对好读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