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共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于一八三六年出版,第三部分于一八四八年出版。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国历史上的革命年代,由于歌德对革命采取怀疑和疏远的态度,他就成了民主激进派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爱克曼这本记述歌德谈话的书就理所当然地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冷遇。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以后,德国的政治形势起了变化,歌德越来越受公众重视。特别是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以后,歌德更成为“奥林匹斯神”。记载这个“圣人”谈话的书也就成了“圣书。”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秘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还必须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总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史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客地、忠实地记载了歌德的谈话,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但是,这样看待爱克曼的这部著作与他本人的愿意是相违背的。他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显现出来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谦逊地说这是我的歌德。”
1.我希望你坚持自己的观点,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每一个瞬间,都有无限价值,它们是永恒世界的代表。2.莎士比亚已经从各个方面,所有深度高度上把人性都描写的竭尽无余。3.我用自己的心血把维特哺育出来,其中有大量出自我心胸的情感和思想,足够写一篇比此书长十...
评分1823年6月10日 柯达:耶拿的出版商 克涅伯尔:与歌德有长久交谊的作家 1823年6月19日 弗洛曼:耶拿出版商,其家是当时文人聚会的场所 1823年9月18日 奥古斯特 哈根:当时以为浪漫派诗人。代表作为《奥尔弗利特和李辛娜》 歌德作品《艺术与古代》、《伊菲格涅呀在陶里斯》 伯...
评分歌德谈话录本身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很庆幸,我很早就开始读这本书,而且是认认真真拜读德,不是随随便便的读,每一句话都用心揣摩,用心体会了的,还记录了许多的读书笔记。但这些就让我受益无穷。 1、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
评分我的建议是:不要看注释中译者的评价。 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补丁
我挺喜欢的一本书,歌德真的是个人杰。
评分艺术理论启蒙
评分喜欢~
评分之前读了第一年的内容就放下了。现在看来,还是第一章最精彩。 年轻人不要老想着写大部头,割舍不必要的精力和兴趣是项极大的诗才。 对青年人劝勉勤奋而少谈天才,批评宗教的时候又崇拜天才。有了博雅的基础以后再回首,却告诫年轻人要专心。歌先生在德语写作的专业上已经青史留名了,还在埋怨自己浪费了好多时间。其实浪费才是常态,要我说,歌市民的庸俗最大的就在这里。其他的生意算计,对非议的辩解,理论的不彻底等等倒在其次。 不过朱光潜先生在译者注里花大气力论证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有启发。对近代欧洲要有宏大视野,资本主义上升期和世界市场,德国的乱相则主要体现为庸俗小市民。 每天写一点小题材,寻觅趣味,熔铸进优美生气,俗套就是想着早点做完,而这注定只能产出二流的作品。做不到一流,就要辛苦一辈子。
评分看过~ 忘了... 悲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