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始人;1646年7月1日生于莱比锡,1716年11月14日卒于德国的汉诺威。
父亲是莱比锡大学伦理学教授,家庭丰富的藏书引起他广泛的兴趣。1661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学学习几何,1666年在纽伦堡阿尔特多夫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他当时写的论文《论组合的技巧》已含有数理逻辑的早期思想,后来的工作使他成为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1667年他投身外交界,曾到欧洲各国游历。1676年到汉诺威,任腓特烈公爵顾问及图书馆的馆长,并常居汉诺威,直到去世。
莱布尼茨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著作包括数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物理、法律、外交等各个方面。
《莱布尼茨与克拉克战书信集》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是一部有重要意义的作品。莱布尼茨是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伟大的科学家,而克拉克则是牛顿的朋友和拥护者。这一论战实际上是莱布尼茨和牛顿派之间有关世界的一些根本观点,特别是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本性的观点的争论。莱布尼茨虽然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但他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批判,不论对哲学家或物理学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本书对哲学史和科学史的研究者,特别对有志于探索时空观念的发展史的人是必读的历史文献,对一般学习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学生也是重要的读物。
这本书即使光看论战本身,也是够精彩。 1. 论战似乎都是滚雪球,一开始辩论3个问题,最后会形成300个问题,看到后面头开始大,所以没看完。 2. 这是理想论战,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有清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存在一条双方都承认的底线——上帝,或上帝的自由意志。揪对方的...
评分这本书即使光看论战本身,也是够精彩。 1. 论战似乎都是滚雪球,一开始辩论3个问题,最后会形成300个问题,看到后面头开始大,所以没看完。 2. 这是理想论战,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有清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存在一条双方都承认的底线——上帝,或上帝的自由意志。揪对方的...
评分这本书即使光看论战本身,也是够精彩。 1. 论战似乎都是滚雪球,一开始辩论3个问题,最后会形成300个问题,看到后面头开始大,所以没看完。 2. 这是理想论战,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有清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存在一条双方都承认的底线——上帝,或上帝的自由意志。揪对方的...
评分这本书即使光看论战本身,也是够精彩。 1. 论战似乎都是滚雪球,一开始辩论3个问题,最后会形成300个问题,看到后面头开始大,所以没看完。 2. 这是理想论战,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有清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存在一条双方都承认的底线——上帝,或上帝的自由意志。揪对方的...
评分这本书即使光看论战本身,也是够精彩。 1. 论战似乎都是滚雪球,一开始辩论3个问题,最后会形成300个问题,看到后面头开始大,所以没看完。 2. 这是理想论战,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有清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存在一条双方都承认的底线——上帝,或上帝的自由意志。揪对方的...
莱布尼茨和撒母耳·克拉克的书信论战集,之后因为莱布尼茨的去世而停止。里面的几个主要分歧:1.虚空是否存在(“感知”一词的定义,空间是否存在秩序→是否存在两个或以上完全相同的东西→上帝进行选择的“充足理由”→转3.)2.上帝是否亲临/干涉世界(超世界/世界,修改/前定,上帝的能动性)3.上帝行驶奇迹的范围(“充分理由律”理解的偏差,对上帝智慧的理解)。
评分两大山头枯燥冗长却环环相扣碾压感十足的对辩,最伤感的在全书的最后一句:“莱布尼茨先生的逝世,使他未能回复第五封信。”
评分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圣经中都能找到答案,所以那时候的哲学争论也是基于此的,基督徒可以好好读读
评分缺乏演化论所以才有神学形式的争论。除了这个时代局限外,双方真的是尽全力在超胜自己所处的时代,为未来的很多成果提出了先声。
评分作为我的第一千本书,我感觉这是一个新开始!! 读书最重要的是顺序,没有一个顺序,没有一个书单,我觉得真的是事半功倍,我回有时间整理一份书籍的清单,在中国没有办法学哲学和科学的。 其实这本书的本质是时空。 过了有两年多时间,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牛顿的绝对时空,莱布尼茨的关系--类似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