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性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释为前两部批判的补充。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之外唯一的一篇美学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风格、人格与若干重要思路。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与统一,一是强调美的主观性。
一老友力荐的小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虽说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容易受到各中抨击,如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等等,但行文如此流畅华丽的小书,真让人不忍思考,只想接受。 这本并没有传说中康德的艰涩,康德了得! 译文中的精品!
评分康德把男性,女性分別與崇高感,優美感對應起來.說得十分精準: 悟性是崇高的,机智是优美的。 勇敢是崇高而伟大的,巧妙是渺小的但却是优美的。真诚和正直是纯朴的和高贵的,玩笑和开心的恭维是精妙的和优美的。彬彬有礼是道德的优美。无私的奉献是高贵的,风度和谦恭是优...
评分一个女性像是达西埃那样地满脑子都是希腊文,或者像是夏德莱伯爵夫人那样,对力学上的基本对抗性进行研究,简直就可以因此长出胡须来了,……[p.30] 以上这段话并不是出自某知名“厌女症”之口,而是哲学家康德在1763年的长文《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写下的。看过这些文字之后,...
评分看得不过瘾。在他把爱、信仰依每个民族在优美感与崇高感上的表现进行区分后,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方面有意思的内容。 比起他的大批判,似乎这本美妙的小书是过于简短了。 康德提出有真实的德行、被采纳的德行和德行的闪光。 真实的德行根植于原则之上,这些原则越普遍,它们就...
评分从笔法上看 ,本书一改人们对康德作品艰涩难懂 、逻辑推导严密而缺乏趣味的既定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康德带着个体对经验世界的敏锐感 知:从人性品行的荣誉感,到谈论两性思维和评价方式的差异性 ,以及对各具代表特征的国家 民族性的绘声绘色的分析等等 ,即便是一个缺乏理论积淀...
论师娘的优美感和导师的崇高感
评分不做哲学的时候就做分类。。后者比前者无聊多了
评分种族主义炖鸡汤,而且康德写这个时也快40了还这么乃义务,也真是大器晚成╮(╯▽╰)╭
评分崇高纯朴而伟大,使人尊敬感动;优美则可以是打扮装饰的,它使人爱慕迷恋。|| 翻译真崩溃 后两章性别种族偏见不少 但看他扯各民族区别还是蛮好玩的。
评分修行86th,何公在序言中怒斥中译本康德全部“比原著更难懂”,我几乎流出了会心感动的泪水,何公确实有眼力,这书集中囊括了康德大部分思想,略嫌晦涩,但是比起批判系列简直就是小人书的水准,可谓是凡人阅读康德最佳之切入点,康德笔法开篇略有些乱,对崇高和优美内涵的叙述很好而举例颇耐人寻味,所谓橡树崇高而篱笆优美,黑夜崇高而白昼优美若非痴人说梦就是使人昏昏,第三节关于女人的分析康德说的深刻而解气,何先生对此的洗地似乎是想多了,仔细想想,在这个问题上,何先生才是落入了男女不管是啥必须平等才是伟光正的时代窠臼的人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