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名《十年與二十天》,作者卡爾·鄧尼茨(1981.9.16-1980.12.24)是納粹德國海軍元帥、軍事傢,納粹德國潛艇部隊奠基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犯。
1935年任納粹德國新建第一支潛艇支隊的司令。1936年任潛艇部隊指揮官(1939年9月19日起改稱潛艇部隊司令)。1943年任海軍總司令兼潛艇部隊司令。1945年4月,受命德國北部地區總司令。同年5月1日,按希特勒遺囑任帝國國傢元首兼國防軍最高司令。5月23日,被英軍逮捕。1946年9月,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0年。
本書於1958年齣版,鄧尼茨書中迴顧和總結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德國的海軍戰略,詳述瞭納粹德國潛艇部隊在世界各大洋運用“狼群戰術”實施潛艇戰的各階段戰況,分析瞭德國潛艇部隊在同英、自己地希特勒死後,以蒂國國愛元首兼國防軍最高司令的身份組織政府,指揮東綫德軍抵禦蘇軍,策是西綫德軍嚮英、美當局實行局部投降等方麵的詳情細節。
鄧尼茨的這部迴憶錄,對研究納粹德國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特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海戰史,具有不可低估的參考價值。
作者在書中,對希特勒和納粹德國軍隊以及作者自身的戰爭罪和地,做瞭不少開脫、吹噓甚至美化,反映瞭作者頑固的納粹主義立場。請讀者在閱讀時注意分析鑒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褪去瞭。但戰爭留下的驚悚與陰影卻力久地留在瞭人們的腦海中。迴顧這場戰爭,除瞭戰役與屠戮,還有一些重要人物,鄧尼茨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書中迴顧瞭法西斯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發展建立和采用"海狼"戰術,襲擊同盟國運輸船隊的作戰曆史。翻看著一幕幕拂去曆史塵跡的場景,50多年前的腥風血雨撲麵而來,讓人不由自主陷入對曆史、人性的反思之中。
看完邓尼茨的回忆录,想起了电影《从海底出击》,满满是战争的生动感和立体感。 打击敌方的后勤补给的作战思想自古有之。“谁控制着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随着马汉的海权论的兴起,海洋和海权对于列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海上交通线、海上生命线维系着战争乃至国家的命脉。...
評分邓尼茨为纳粹德国名将,历任海军潜艇司令、德国海军总司令,希特勒自杀后,指定其为继承人。战后因战争罪行被盟军判十年徒刑,1956年出狱,1980年方辞世,是为纳粹德国最后辞世之元帅。此书为其出狱后战争回忆录,原名《十年与二十天》,即指挥潜艇作战十年、出任国家元首十天...
評分看完邓尼茨的回忆录,想起了电影《从海底出击》,满满是战争的生动感和立体感。 打击敌方的后勤补给的作战思想自古有之。“谁控制着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随着马汉的海权论的兴起,海洋和海权对于列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海上交通线、海上生命线维系着战争乃至国家的命脉。...
評分邓尼茨为纳粹德国名将,历任海军潜艇司令、德国海军总司令,希特勒自杀后,指定其为继承人。战后因战争罪行被盟军判十年徒刑,1956年出狱,1980年方辞世,是为纳粹德国最后辞世之元帅。此书为其出狱后战争回忆录,原名《十年与二十天》,即指挥潜艇作战十年、出任国家元首十天...
評分看完邓尼茨的回忆录,想起了电影《从海底出击》,满满是战争的生动感和立体感。 打击敌方的后勤补给的作战思想自古有之。“谁控制着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随着马汉的海权论的兴起,海洋和海权对于列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海上交通线、海上生命线维系着战争乃至国家的命脉。...
論述很冷靜,但不夠客觀
评分不同於一般的自傳,這本自傳引用瞭大量史料。不知是不是鄧尼茨在盟軍監獄裏待得不耐煩瞭。對軍事、海戰有興趣的話看看還是不錯的,但如果僅僅是想讀傳記,那還是免瞭吧。
评分總體來看潛艇部隊是成功的。如果戰爭初期就有鄧尼茨所說的300艘潛艇的話,在入侵蘇聯之前就能完全睏死英國。導緻英國無條件的投降。可惜曆史不能假設。
评分在一個專業軍事愛好者的眼裏,全書的精華在於前半部對大西洋戰役的係統論述。在一個曆史愛好者眼裏,全書的重點在於他與希特勒的關係、720的看法和八天元首的談判詳情。
评分U艇水下航速隻有7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