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清)孔尚任 著;王季思,苏寰中 评注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
出版时间:2005-5-1
价格:1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51823
丛书系列: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图书标签:
  • 戏剧
  • 桃花扇
  • 古典文学
  • 孔尚任
  • 中国古典文学
  • 戏曲
  • 中国文学
  • 古典名著
  • 古典文学
  • 爱情悲剧
  • 历史小说
  • 明清小说
  • 戏曲改编
  • 才子佳人
  • 家国情怀
  • 古典诗词
  • 文人风骨
  • 乱世离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64代孙。存世诗文作品有《石门山集》、 《湖海集》、 《长留集》、《享金簿》、《人瑞录》等,近人汇为《孔尚任诗文集》。戏剧作品皆存,《桃花扇》有康熙刻本、兰雪堂本、西园本、暖红室本、梁启超注本。近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季思、苏寰中合注本。

目录信息

桃花扇小引
桃花扇小识
桃花扇本末
桃花扇凡例
桃花扇考据
桃花扇纲领
卷一上本
试一� 先声
第一� 听稗
第二� 传歌
第三� �丁
第四� 侦戏
第五� 访翠
第六� 眠香
第七� 却奁
第八� 闹榭
第九� 抚兵
卷二上本
第十� 修札
第十一� 投辕
第十二� 辞院
第十三� 哭主
第十四� 阻奸
第十五� 迎驾
第十六� 设朝
第十七� 拒媒
第十八� 争位
第十九� 和战
第二十� 移防
闰二十� 闲话
卷三下本
加二十一� 孤吟
第二十一� 媚座
第二十二� 守楼
第二十三� 寄扇
第二十四� 骂筵
第二十五� 选优
第二十六� 赚将
第二十七� 逢舟
第二十八� 题画
第二十九� 逮社
卷四下本
第三十� 归山
第三十一� 草檄
第三十二� 拜坛
第三十三� 会狱
第三十四� 截矶
第三十五� 誓师
第三十六� 逃难
第三十七� 劫宝
第三十八� 沈江
第三十九� 栖真
第四十� 入道
附录 桃花扇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 信步走在秦淮河畔,看着这一缕水烟已流淌几千年。它窥视过六朝的胭脂粉黛,探眼过唐宋的风流雅韵,漂流着明清的画舫凌波。恍如一个时光长河中的老者,慢慢悠悠地讲述着几千几百年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桃花扇》是最美丽的一曲。 ...  

评分

晏小山说“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年侯方域为李香君题扇时,是否想起了这句词。 对于李香君来说,得遇如此的才子不易。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就像江南的美景一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何况是在南京这样“六朝金粉地,千古帝王州”这...

评分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桃花扇似乎是写爱情的,但是于爱情之后又是什么。孔尚任本人说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孔尚任是汉人,无奈身在清初,虽得康熙赏识,但无奈一日生为汉民,终生皆为汉忧。作为孔子第六十思代孙,因桃花扇得名,也因桃花扇罢官,这大概就是...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上次为了写论文看的 结果论文写好了 书到了今天才翻完 只能说中国古典戏曲对我来说压力真的好大 然后回忆起过去读莎士比亚时那费劲压根跟玩似的 哎 一路看下来 走马观花的也够大意 词曲太多又费解很多都没读明白 隔些日子再读一遍吧

评分

柳敬亭、苏昆生一流人物

评分

离合悲欢,盛衰兴亡化成最后苍凉一曲什么的,最虐了。

评分

读到最后,满眼都是假道学,不见一个真君子。苏昆生的《哀江南》做的好,简直千古,想再去南京走一遭。桃花命薄,扇底飘零,没成想最后无国无家无君无父就得舍弃人伦夫妻,侯朝宗伪善,香君贞洁可惜。最后不忘揶揄下当朝士子,留个渔樵野老遁世而去,真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读了三出了,很久没读古文拾起来有点麻烦,典故太多,第三出丁祭老礼赞痛殴阮大钺着实令人解气,打的胡子都没了哈哈哈。第二出要找侯方域给李香君梳栊(破处),虽知代有风俗,但着实不爽。第一出听柳敬亭说书,竟然说论语,孔子正乐,各乐师幡然大悟四散求生还要佐以大义,孔家后人当然先给祖宗招魂。 第一卷共九出,刚读完,侯方域虚伪做作,李香君真豪杰。左良玉兵饷告急奔金陵,风起云涌。

评分

考试周间隙读完,本以调节复习节奏,却被深深吸引。喜欢《桃花扇》甚于《牡丹亭》,大概因为喜欢李香君甚于杜丽娘。「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目的也使《桃》比《牡》更富历史的苍凉与悲壮。是写「犹恐相逢是梦中」,也是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不过都是由来一梦,过眼皆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