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榮格,一八七五年出生於瑞士,一九零零年獲巴塞爾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一九零九年與佛洛伊德同時應美國克拉克大學之邀請赴美講學,被視為佛洛伊德的繼承人,一九一四年兩人關係決裂,此後榮格不再支持精神分析理論,轉而倡導分析心理學,榮格在八十三歲的高齡,寫下他畢生的回憶錄;在他眼中,生命就像潛藏土裡的根莖植物,放在外花葉縱有榮枯,醞釀生機的地下根卻仍常在,榮格一九六一年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充分發揮潛意識 我的一生是一個潛意識自我充分發揮的故事,潛意識竭力做出種種外在表現,人格也強烈要求逐中從潛意識狀態中成長,以一個整體來檢驗自身,我無法用科學的語來追自己的成長過程,因為我無法把自己當做科學問題來體驗。對於我們內在的想像力,我們是什麼樣子,人從永恆方面來看又是如何...只可能透過神話表達,神話富有個人獨特性,比科學更能精確地表生活,科學以平均概念來進行工作,但這樣的概念太過普通,因而無法為個人生活上主觀的多變性做出公正的決斷。 內心體驗也在我所遇到的外在事件中戳上了印記,並我青年時代及以後保有其重要性,我很早就有這樣的頓悟;對於生活的各種問題及複雜性,要是從內也裡得不到答案,那麼它們最終只能具有極小的意義,外在事件根本無法替代內心的體驗,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事件方面是無獨有偶地缺乏,對於它們我沒有多少話可以說,因為它們使我覺得空洞,不具體,我只能根據內心發生的事來理解自己,是這些事件,形成了我獨一無二的一生,而我這本自傳所寫的,也正是他們。
对于这样思想上感到亲近的作品却无话可说,并非因为荣格的幻象艰深难懂,很大程度是因为荣格的思想和语言超乎严密,而这种严密又像他所叙述的曼荼罗一般,环中心(即集体潜意识)而绕行(circumambulation)。这种绕行并非目标,而只是一种手段,因而对其具有判断性的评价毫无...
评分“能够听见自己内心声音的人,不是成了传奇,就是成了疯子”——记得是电影《燃情岁月》里面的一句话,我觉得这话就像荣格一生的注解。 读荣格的自传,他让我把视野扩展到文字的文明之上,从意识的起源角度去理解人类的发展轨迹,几千年的文明其实不像想象中那么长,如果和整个...
评分荣格太诚实了,诚实到毫不遮掩。所以,虽说他身平显赫,著作无数,也没能得到同水平的关注。真的是“所以”吗?呵呵,只是世人的可笑吧。 这篇日志超长,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我给点猎奇性的提示,里面有一段摘录是我见过的对同性恋为什么存在的最牛B的解释~~也可作为春哥为...
评分“在撰写自传的那几年里,荣格也经历着变化和客观化的过程。随着每一章的写就,他离自己也越来越远,越来越看清了他的生活和著作的意义,最后终于做到了隔火观望。” ——阿尼拉•杰菲(《前言》) 荣格在《探讨潜意识》中,记述了他幻觉中出现的形象:以利亚、莎乐美、一条...
评分大一的时候,试着翻看厚厚的一本《梦的解析》,每晚几页。 但每晚看到的内容必然会当晚梦到,在快被这种神奇的现象搞成神经衰弱之前,放弃了它。 读《荣格自传》,也是讲梦。 荣格与佛洛依德同一时代,分别成为人类心理学研究两条方向的始祖。 他说记忆中具体的事件并不可靠,...
夾雜著自己的夢與自言自語陷入其中
评分夾雜著自己的夢與自言自語陷入其中
评分荣格的潜意识体验很神奇,是否与佛教的自性相关,找答案中
评分我喜欢另外一个版本的。。看到两百页 果断弃了。。。
评分夾雜著自己的夢與自言自語陷入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