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1949- ),日本小說傢。曾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科就讀。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說《聽風之歌》問世後,即被搬上瞭銀幕。隨後,他的優秀作品《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挪威的森林》等相繼發錶。他的創作不受傳統拘束,構思新奇,行文瀟灑自在,而又不流於庸俗淺薄。尤其是在刻畫人的孤獨無奈方麵更有特色,他沒有把這種情緒寫成負的東西,而是通過內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格調,一種樂在其中的境界,以此來為讀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提供瞭一種生活模式或生命的體驗。
村上春樹以自己的八〇年代生活所接觸的文化產品:沙林傑小說《麥田捕手》,電影《E.T.》,阿諾·史瓦辛格的影片,星際大戰,以及他所聽的音樂如卡本特兄妹,麥可傑剋森,爵士樂師等,加上他對當時的重大社會國際事件的「私見解」,拼貼構築齣一幅既「私人」又有時代共像的八〇年代文化錄。
看到《碎片》,看到了和我们基本截然不同的日本人的生活,却觉得有点乏味。 那些陌生的拗口的人名,小提琴、钢琴、萨克斯;棒球、马拉松。。。那么多属于另一个国度的回忆。 我想,以前的我看到这些肯定会好奇。 未知代表了更广阔的世界,代表了故事和趣味。 可是现在却疲乏了...
評分《碎片,令人怀念的80年代》 从没读过这样的村上春树,趣味,平实,幽默,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的见闻,时尚八卦,明星琐事,电影音乐,饮食习惯,风物人情,大部分描写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奇人逸事,村上通过阅读大量《纽约客》《君子》《纽约时报》等美...
評分看到《碎片》,看到了和我们基本截然不同的日本人的生活,却觉得有点乏味。 那些陌生的拗口的人名,小提琴、钢琴、萨克斯;棒球、马拉松。。。那么多属于另一个国度的回忆。 我想,以前的我看到这些肯定会好奇。 未知代表了更广阔的世界,代表了故事和趣味。 可是现在却疲乏了...
評分《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村上春树。 我发现译者既不是林少华,也不是施小炜,竟然是个新人---杨若思(感觉是个女译者)。 村上争夺战愈演愈烈啊……谁让村上就是那么畅销呢!!! 其实呢,我觉得村上并不缺钱。不过因为他的书太畅销了,所以不时会有出版商找上门……然后...
評分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读完这本1987年首版的1982年至1986年专栏随笔集,颇有意趣。 那时的村上春树,尚未体验《挪威的森林》出版当年(1987年)即狂销400万册后的“富有”,也还没经历一年又一年被挂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的“无奈”。 他会说:“‘当天中午十二点,全美国的《...
來標記一下以前讀過的
评分我看的是大陸的盜版。錯字少,發行低,一個莫名其妙的版本。
评分[2018 43] 學校圖書館竟然有這本。村上對於1980年代的各種碎碎念,倒也帶我看看那個時代。
评分隨筆
评分2002-4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