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

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大安出版社
作者:謝明陽
出品人:
页数:250
译者:
出版时间:2004-2-1
价格:NTD 30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771202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遗民 
  • 明清 
  • 诗歌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 
  • 历史 
  • 晚明 
  • 诗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明遺民的詩學並非純粹思辨詩歌美感的學問,其中更涵融了亡國臣民的恢復之志與故國之思,透顯出遺民詩論家的思想、人格之精神。

本書以江南遺民界的精神領袖覺浪道盛禪師、道盛禪師的托孤傳人方以智、以及曾受道盛思想所沾溉的錢澄之三人為對象,探討諸遺民如何在特殊的生命情境中,建構以「怨」、「群」為核心觀念的詩論體系,藉以呈現遺民群體順隨著時間流逝,由「怨怒不平」而過渡到「和而不流」的精神演變軌跡。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觉浪道盛与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等遗民的师承关系有趣,但作者主要从文学角度分析遗民诗及其与《易经》《庄子》的关系,不落实处,不免意犹未尽之憾。

评分

觉浪道盛与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等遗民的师承关系有趣,但作者主要从文学角度分析遗民诗及其与《易经》《庄子》的关系,不落实处,不免意犹未尽之憾。

评分

子曰“诗可以怨”,其“怨”夥矣而大致有二:一己之悲离体验与一群之哀恚共鸣,亦即邵雍所谓“一身之休戚”与“一时之否泰”也。钟嵘所言“离群托诗以怨”重己与身,王夫之所论“以其群者而怨,怨愈而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重群与时。除去君子修身止怨的个人心理疗救,“诗可以怨”亦是群体乃至社会道德与政治的诉求技能。所谓诉求,乃君子所应具备的批判意识,表现为家国天下的忧患与担当。所谓技能,乃是一种“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式隐微言说的自我保护。“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开明盛世少弊端,而越是弊病丛生则越是讳疾忌医,于是“怨”者往往构建起语言的乌托邦,描绘蓝图而又扎紧篱笆,在同道中人之间一边“谏言”一边“伪装”。觉浪道盛、方以智、钱澄之如此,杜甫、苏轼、王诜亦如此。道盛提出“怨而兴”终至钱澄之的“群”

评分

台湾

评分

子曰“诗可以怨”,其“怨”夥矣而大致有二:一己之悲离体验与一群之哀恚共鸣,亦即邵雍所谓“一身之休戚”与“一时之否泰”也。钟嵘所言“离群托诗以怨”重己与身,王夫之所论“以其群者而怨,怨愈而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重群与时。除去君子修身止怨的个人心理疗救,“诗可以怨”亦是群体乃至社会道德与政治的诉求技能。所谓诉求,乃君子所应具备的批判意识,表现为家国天下的忧患与担当。所谓技能,乃是一种“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式隐微言说的自我保护。“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开明盛世少弊端,而越是弊病丛生则越是讳疾忌医,于是“怨”者往往构建起语言的乌托邦,描绘蓝图而又扎紧篱笆,在同道中人之间一边“谏言”一边“伪装”。觉浪道盛、方以智、钱澄之如此,杜甫、苏轼、王诜亦如此。道盛提出“怨而兴”终至钱澄之的“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