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1914-1997),捷克作家。作品大多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對這些人寄予同情與愛憐,並且融入他們的生活,以文字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美,刻畫出一群平凡又奇特的人物形象,小說裡充滿捷克的氣味。
譯者楊樂雲(1919-2009),女,1944年畢業於上海私立滬江大學英語系。曾先後在捷克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世界文學》編輯部長期工作,對捷克文學及其歷史文化背景深有了解,數十年來在這一園地辛勤耕耘,翻譯介紹過捷克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
在廢紙回收站打工的漢嘉是個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他孓然一身沒有妻兒,終日與骯髒的廢紙為伍,渾身髒臭,袖管裡還會竄出一隻老鼠。可是他不怨歎命運更不責怪社會,卻把這份差事當作愛情並認為自己身上的文字,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捷克先鋒派作家赫拉巴爾晚年的作品,透過漢嘉的通篇獨白,進行社會底層人民處境的深刻思考。
当然是被题目吸引而来。 打包工遇见那么多人,每天听着压力机喧嚣的工作声。但他孑然一身。孤独给了人伟大的想象及思辨的能力。所以汉嘉那么轻易地,把自己看见的幻象与真实自然而然地重合在一起。 我不知怎么的,尤其是在自己心情不太好,看着落日的时候,会想到...
评分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汉嘉想:“如果我会写作,我要写一本论及人的最大幸福和最大不幸的书。”对一个爱书人来说,最幸福的是什么?最不幸的又是什么?最幸福的无非就是日日与书相伴,享受坐拥书山的快感,这也是打包工汉嘉执意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
评分隐隐之中总是觉得,赫拉巴尔的文字透露着一些对于加缪世界观的支持。比如这句桑德堡的诗,“人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够做一匣火柴的那点儿磷和充其量也只够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来上吊的蚂蟥钉的那点儿铁。”说现实不入世,说悲观不悲观。其实很容易发现这一点,比如萨特拒绝了诺贝尔...
评分「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 這是本書的主角,在惡劣的地下室內用壓力機為最污穢的廢紙打包再造,並從中透過檢拾被遺棄的經典名著而無意中學得淵博知識的老工人漢嘉,在通篇獨白中,開首的第一句。 單單這句已叫我神為之奪:絕望和深情,兩種激烈...
评分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
评分“每一件心爱的物品都是天堂里百花园的中心。”其实还是有些晦涩的。有些隐喻明显(地下鼠、巨型压力机),有一些又太暗昧(一串又一串回望与游走)。耶稣与老子的对比可以玩味。汉嘉看足球队名单的习惯挺可爱的。
评分才第二章就差点儿把我看哭了
评分那些于废纸堆中用压缩机打包的一个个属于他自己的装置艺术,他的love story,喧嚣又孤独。
评分Hrabal有種韌執的嘮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