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史阅世六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炳棣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8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538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何炳棣
  • 回忆录
  • 传记
  • 读史阅世六十年
  • 学术
  • 历史学家
  • 人物
  • 历史
  • 阅读
  • 人生
  • 智慧
  • 阅历
  • 感悟
  • 经典
  • 思想
  • 时代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60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何炳棣半个多世纪的亲见亲闻,弥足珍贵。阅读这本书,不仅可吸收他生平积累的治史心得,更可从何炳棣艰忍自强的性格和天生异禀的记忆力——特别有关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友和校风——重新体会中国过去百年的风云变幻。

作者简介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目录信息

序 言 1
国内篇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 南开中学
专忆3 爱国记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
Ⅰ.考试与入学
Ⅱ.“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Ⅲ.培养自修习惯
Ⅳ.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 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 两年彷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
Ⅰ.留美初试失败
Ⅱ.“尽人事”
Ⅲ.再“尽人事”
Ⅳ.否不单临
Ⅴ.东山再起
【附录1 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 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
Ⅰ.建校史略
Ⅱ.联大社群
Ⅲ.学风(上):人文社科
Ⅳ.学风(下):理工
Ⅴ.个人生活漫忆
第十一章 师友丛忆
Ⅰ.郑天挺(1899―1981)
Ⅱ.钱端升(1900―1990)
Ⅲ.陈体强(1917―1983)
Ⅳ.张奚若(1889―1973)
附:罗应荣(1918―198?)
Ⅴ.潘光旦(1899―1967)
Ⅵ.闻一多(1899―1946)
Ⅶ.孙毓棠(1911―1985)
Ⅷ.丁则良(1916―1957)
Ⅸ.冯友兰(1895―1990)
海外篇
第十二章 纽约和哥大(上)
Ⅰ.选校补忆
Ⅱ.旅途观感
Ⅲ.令人留恋的纽约生活
第十三章 纽约和哥大(下)
Ⅰ.岁月蹉跎的焦虑
Ⅱ.导师的选择
Ⅲ.课程忆要
Ⅳ.两次口试
Ⅴ.准备话别
【附录 美国人文社科博士生外语考试制度述要】
第十四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
Ⅰ.西迁温古华
Ⅱ.博士论文计划受创
Ⅲ.哥大论文的完成
Ⅳ.论文出版的受挫
第十五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
Ⅰ.国史研撰的序幕
Ⅱ.埋首国会、哥大、哈燕图书馆
Ⅲ.决心踏进汉学以外的世界
第十六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
Ⅰ.哈佛与明清人口史论
Ⅱ.哥大与《明清社会史论》
Ⅲ.学习“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Ⅳ.极不寻常的邀聘与考验
专忆5 胡适 第十七章 芝加哥大学(上)
Ⅰ.芝加哥创校及其特色
Ⅱ.学校领导对中史教研的重视Ⅲ.国际规模的中国研讨会
第十八章 芝加哥大学(中)
Ⅰ.课程的设计
Ⅱ.研撰(上):一再出入明清史的门槛
Ⅲ.研撰(下):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十九章 芝加哥大学(下)
Ⅰ.《东方的摇篮》引起的波折
Ⅱ.新中国的号召
Ⅲ.衰象:东亚教研的暗斗
Ⅳ.师生关系
【附录 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30年后的自我检讨】
第二十章 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
Ⅰ.重建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
Ⅱ.画龙必须点睛
Ⅲ.华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
Ⅳ.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
Ⅴ.攻坚与翻案: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
卷后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学霸启示录 ——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深究起来,何炳棣的这本学术回忆录在大陆的风行,是颇为奇怪的一件事情。 虽然作为学术大家的身份在学界早已得到公认,但在此之前,何炳棣在大陆出版的著作只有一本《明清以降人口及其他》,况且这本由葛剑雄翻译的明清经济史学术...  

评分

1、个人的自传了解个人生平有重要意义,对于了解传主所生存的时代也有重要意义。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20世纪20—40年代辉煌的中国教育史,可以了解南开中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的运作和发展。特别是还能了解当时一个普通学生对时局的认识...  

评分

《读史阅世六十年》 1何炳棣有才。第六届留美考试第一名,相当于古时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我私下以为他的一文胜他人一书,如何氏论胡适一文胜于《胡适杂忆》;何氏在哥大的博士答辩论中论边沁一题胜于我本科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边沁种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此书帮助...  

评分

《读史阅世六十年》 1何炳棣有才。第六届留美考试第一名,相当于古时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我私下以为他的一文胜他人一书,如何氏论胡适一文胜于《胡适杂忆》;何氏在哥大的博士答辩论中论边沁一题胜于我本科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边沁种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此书帮助...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三星半。此人之自负,真真罕有出其右者。前后半个多月饭点当做消遣,然于胃口毫无助益,只得一些当年清华、联大、留美学人的八卦。清华留美考试头筹一类的重要考试就算了,连小学中学班级排名化学成绩都不忘记上一笔,真不知是史家职业病使然还是鸡毛蒜皮到一定程度。

评分

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一个自视甚高又没有学术安全感的何炳棣。跟《上学记》对着读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评分

何炳棣上学时学习好,干劲足,赴美后更是青云扶摇直上,一本《回忆录》虽多引他人褒语以自重,那都是事实,可谓一学界高富帅也。但也有个缺点,读史有之,阅世未必,阅世要知故往四十九年非,不是用来晒成绩。故那篇关于文革之长文可谓其不懂事不晓事又一证明,海外史界名宿,犯如此幼稚错误,可笑乎?

评分

是这一代人的传记,亦是自我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的申张。且作为史学家时刻具有史料的意识。无论是看那一代人经受的学术训练也好,看学术界种种轶事要闻也罢,都是上佳的读本。

评分

虽说实在很自恋,应该扣一星,但是,再看看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