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青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桨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拼朱《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卿》、《行行重行行》等。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费孝通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中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阶层,但是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同样的痕迹(虽然他们自己是很不愿...
评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严格来讲,是1938年;1947年,出版。它是费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课内容,所开的课恰是“乡村社会学”。 据费先生在序言中所说,那个时候,他不喜欢“照本宣科”,总想着与学生探索一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再加上,“乡...
评分早已远闻费孝通先生大名,但说来不无遗憾,由于主客观原因,一直未能拜读其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在老师推荐之下,慕名读完此书,顿觉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展现的是六十余年前的中国乡土,恍如隔世,但笔者作为出身于典型乡土的学生,如今细读之下,便感异常熟...
2005,7
评分凭此一书,费孝通就足以奠定其学术地位了。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洞察很是深刻,不是浮于表面的夸夸其谈,而是从一个深度去剖析和解释乡土社会现象的根因。 虽然成文时间距离现在已经近80年,中国的乡土社会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至今形成的文化传统依旧存在。而其中对一些想象认知的方法论,仍可用以分析当今社会,也进而为这变化的社会中的种种乱象找到一个解决之道。
评分当城乡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城”越来越多地引进西方模式时,被辐射的“乡”受到了巨大冲击。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与礼治社会如何与平等主义和法治社会“和而不同”?这势必是一个痛苦磨合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处在弱势地位的“乡”而言,“进城”是空间位移,更是心理位移。印度电影《小鞋子》中,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在都市的高架立交桥上竟是如此的迷茫与无助。我忘不了那部歌颂纯洁童心电影的另一面,那位“乡”的强势人物在“城”中的渺小与眩晕
评分http://www.jiachangdushu.com/index.php?app=task&ac=details&id=138
评分社会学本土化最佳人选的最佳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