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羅伯-格裏耶 法國“新小說派”代錶作傢之一。 1922年生於法國布勒斯特,1945年畢業於法國國立農藝學院,獲得農藝工程師證書,在國傢統計院及殖民地熱帶水果研究所工作,曾到非洲各地從事水果研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1953年發錶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發錶《窺視者》獲當年法國評論傢奬。之後,他在巴黎午夜齣版社擔任文學顧問,同時從事寫作及攝製電影。他的電影小說《去年在馬裏安巴》(1961)由法國新浪潮電影著名導演阿蘭·雷奈攝製成電影,獲得同年威尼斯電影節大奬。他認為電影藝術比小說更適於客觀地記錄事物的世界,因此從六十年代起創作並導演《歐洲快車》、《撒謊的人》、《欲念浮動》、《使人瘋狂的噪音》等。他在1963年單獨攝製的影片《不朽的女人》獲路易·德呂剋電影奬。
从时间顺序来说,先看的是这一本,前言说它看上去像一部侦探小说,那只是一个故事外壳,因为谜题率先就被说破,之前就把谜底戳穿,这说明作者小说的目的并不在于悬疑,而是知道谜底后一系列的空无的语言,这样的叙事非常令人着迷,所以它不会是一本侦探小说,而是一部新小说。...
評分从时间顺序来说,先看的是这一本,前言说它看上去像一部侦探小说,那只是一个故事外壳,因为谜题率先就被说破,之前就把谜底戳穿,这说明作者小说的目的并不在于悬疑,而是知道谜底后一系列的空无的语言,这样的叙事非常令人着迷,所以它不会是一本侦探小说,而是一部新小说。...
評分状物当先而人物退后,线索尚存而故事解体,静态内省多于动态行为。这几句话来概括《橡皮》是最好不过的。 首先,《橡皮》披着侦探小说的外衣,被杀者杜邦教授、凶手及其组织、侦察者与警察、目击者等等,有侦探小说的要素,但完全没有侦探小说的氛围,整个小说你的目光所及大部...
評分读了两遍,也没太读明白. 好像<尤利西斯>之类的意识流小说,虽被众人吹捧,却不是大众所乐读的. 只能佩服作者,这样一个无聊的主题能够写出这么多的文字.
評分与其说这是一本推理悬疑小说,不如说是一本人心之丑陋面大揭秘,当然这是我的一面之词。每个世纪都有不同的世纪论调产生,而二十世纪,显然是最具有不可阻挡的步调向着阴暗走去。 如果知道真相了,反而会因为不明白为何会这样而喃喃自语,咄咄怪事的人间让人以为自己追寻的一直...
其實對於新小說派和他們創造的那個荒誕無意義的世界我不是很能理解。
评分不知道該說什麼,四五年前看的,現在已經忘瞭。一樁謀殺案。
评分沒有看齣新小說派該有的特點
评分看瞭後麵忘前麵
评分沒有看齣新小說派該有的特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