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塔·克里斯多夫(Agota Kristof),1935年生于匈牙利的科泽格市(Koszeg),1956年匈牙利发生暴动,于是随夫婿避难至瑞士的纳沙泰尔市(Neuchatel)定居至今。饱受烽火洗劫,尝尽思乡之苦的流亡生涯,孕育出雅歌塔作品中冷酷逼真、发人深省的特质。
1986年其处女作《恶童日记》甫在法国出版即震惊文坛,获得欧洲图书奖。续集《二人证据》与《第三谎言》于1988年、1991年相继出版,成为著名的“恶童三部曲”。1992年《第三谎言》获得法国图书文学奖。其他重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昨日》,中篇小说《文盲》、《噩梦》,舞台剧本《怪物》、《传染病》等。“恶童三部曲”至今已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出版。
雅歌塔的作品充满了独创性、讽刺性与人性,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作家。
在前一本《恶童日记》中,孪生兄弟在一个战乱的国家,利用恶劣、残暴的环境,转换成继续存活下去的资源。之后,这对双胞胎分开了。其中一个人跨越了边界进入另一个国家,另一人则留了下来。本书从两人分开后开始叙述。留下来的那个人叫作路卡斯。自此以后,他便独自一人过活。他似乎想致力于协助周遭不幸的人们。他收留雅丝密娜和他的私生子玛迪阿斯;他每餐必定会带食物前往镇上神父家;他试图安慰因丈夫被判通敌罪吊死的克萝拉;他倾听文具店老板维多长久以来的作家梦想……然而,在战争背景之下,这些事情的背后,却直指人类最初的原始本性。 而孪生兄弟的另一位──克劳斯,为通篇叙述带来急转直下的情节,几乎推翻了原有的架构。在结尾里,文学与欺骗已融入故事中,而人人急欲知晓的最终结果竟然是……真正可怕的噩运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我用一个休息天,不吃不喝,睡觉,和读这本书 一个人,静静地读完这本书,睡了很长的午觉 似乎有作噩梦,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压着 恍惚中好像来到了你的小镇。 我还记得读完《恶童日记》时,血液的倒流,在身体里反反复复的激荡 有种无法爆发的奔涌 恶童是激烈的,是强悍的,是...
评分超好玩!!! "你长的很像我妈妈" "希望是她年轻的时候" "我妈妈死的时候比你还年轻" 路卡斯的手被圆规戳的那秒 想到gala的知音难觅 「虽然虽然很爱你,却要阉了你」 战争下各种人的各种形态 受过的各种创伤烙下的心理疾病呈上桌面 那些总想要中日开战的所谓粪青 ...
评分這個書評(準確說是一點感受)是寫給“惡童三部曲”的,但是由於我個人對第二本「二人證據」體會最強烈,也最喜歡,所以發表在這本書下面。 最初知道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惡童三部曲”是2009年,那時我上高二。特地翻了一下在我的豆瓣讀書“想讀”的列單裏,這本書的標注日...
评分恶童三部曲我看完了第二部《二人证据》,整个世界观仿佛因此而颠倒过来。因此而混沌不开。当我们的人生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的时候,看见两个恶童画出如此诡异的曲线,令人乍舌。也许,我们在这既定的轨道上开行太久了,厌倦了沿途的广告和风景。突然发现,原来还可以旷野中肆意...
评分最喜欢简单句了,全篇都是简单句,生病的时候-歪躺在床上读也不费力。 第一部还是两个屁孩的喃喃自语,突然镁光灯“登!”的一下打在了路卡斯身上-不再是第一人称,周围人也开始有名有姓。 学写字,学习保护自己,学习忘记,然后,学习要分离。
“因为假设自己是恶的,孤独和希望才显得不那么难以启齿。”
评分我们抢先在生活出手之前,待我们自己更残忍。
评分第二部侧重描述革命胜利之后,人民面对的恐惧,生活的乏味,胜利的空虚,以及一直在寻找的另一个自我,最后当然总是一无所获。私生子那段与书店老板自杀,尤其像是作者自况。
评分“因为假设自己是恶的,孤独和希望才显得不那么难以启齿。”
评分当我看完三部曲的第二部时我才惊叹地发现作者竟然是女性!文字中那种深深的哀怨与冷静让我从头到尾默认这应该是位男性的作品。第二部依旧延续那种无法言表的漠然的情绪,但与第一部不同的时人物心理描写更为深入了,人物性格和形象也为突显。故事的结局在读到后半部分时有一种无名的预感但确不愿意相信或者说破,我还是期待他们兄弟再聚。这部小说值得再推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