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文集中的一种。小说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陪明才智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被迫进入神学院。后在巴黎给拉莫尔候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候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他又与候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了市长夫人,被判死刑,上了断头台。本书由著名翻译家郝运先生翻译,译文流畅忠实。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本科时包PC外国文学鉴赏课上的作业。旧文新帖。 错位的爱情 错杂的追求 错误的时代 ——于连人物浅析 假如于连生活在今天,他会做什么呢?让我们假设一番。长相清秀而又懂得拉丁文的他或许会是一名年轻...
评分“如果于连虽贫穷而生为贵族,那我的爱情就不过是一桩庸俗的蠢举,一桩平淡无奇的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了;我不要这样的爱情,没有丝毫伟大激情的特点,即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和吉凶难料的变故。” 伟大的爱情。——她低低念着这个词,让它从舌尖滚动到心里,熨贴到,胸臆间开始...
评分上周我终于下定决心重新阅读这本曾让我的心灵如此激动,其情节却几乎被我彻底遗忘的作品。由于自小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我知道自己初读《红与黑》时不满14周岁。我在1997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这几天,我在看司汤达的《红与黑》。我在此书中最欣赏的人倒是行为颇为狂热的德...
评分在翻开《红与黑》之前,我满心以为,会看到一个脚踏两只船、靠女人上位的渣男,是如何翻船受死的大快人心的故事。 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会在结尾的时候,为他流泪,心痛得辗转难眠。 这不能怪我误解他。近两百年来,有无数读者跟我有相同的误解。因此,我打算梳理一下《红与黑...
牺牲品。(断断续续的用了五六天看完) 讲外国文学史的时候,记得我们老师曾说这是一个踩着女人往上爬的上位史,如今看了,却发现并不是这样。两段感情,心灵的爱情和头脑的爱情,都是人之间正常的情感,当然不排除算计的存在,但不可否认,感情的开端是自然而然的,开始时与算计无关,爱情的建立与算计无关。(当然我现在还不是很能肯定这算不算爱情)于连也在感情中痛苦纠结,饱尝地狱天堂。他只是自诩冷酷,实际是怕别人的伤害,怕被抛弃,怕被掌控,怕身不由己。他很没有安全感。他是很精明,但他没有去主动害人。大概阅读之前总是没有真相的。在那个世纪里,聪明,美貌,精明,野心勃勃的于连都没有办法突破阶级的禁锢,只能无可奈何地迎来他的悲剧命运。那么谁又可以呢? 无数的“于连”前仆后继,来解这一道题。
评分哎!可怜的于连。文字平淡,但描写男女爱情的角斗不错。市长夫人初遇于连那个场面让人印象深刻。夫人看见一个穿着白衬衫,手臂搭着件整洁外衣,大大的黑眼睛里还噙着泪花的男孩站在门口。
评分【201920】三月打卡:这本书简直把我看”迷“了,司汤达对主人公细致多变的心理描写令人佩服,身为读者只能跟着三人反复无常的行为反省自己是不是活得过于迟钝?简化故事精髓:一个傲娇美少年的上位史。虽然以主人公出身和当时的社会阶级划分,他并不算上位成功,也不能说他纯靠女人与爱情来向上爬,毕竟也是敏锐好学的一个”知识分子“。不过作者想在这部作品里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政治方面,讲不彻底,反而不伦不类。
评分自己买的,还是精装的,也没有读完,光是看电影了
评分是有多久没在豆瓣上发广播了,今天要发就先选一个稍微高端一点儿的开始吧。这是一本我初中就说要读的书,终于在大四这一年读完了,说实在话,真的好失望,真的不喜欢于连,四颗星完全是因为作者精湛的语言,无关情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