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
米德以萨摩亚的“反例”得出的结论,使这部初版于1928年的著作成为人类学“文化决定论”学派的一面旗帜,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论争。
正好最近有关于这本书的书评讲义的作业 就把作业粘过来 了 马林诺夫斯基曾说:“做研究不能主题先行,但问题永远是为有理论准备的人而准备的”(Marlinowski 1922:3)。作为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马林诺夫斯基确立了以“田野参与调查”为基础并以“民族志”...
评分玛格丽特·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 美国人类学家。1925年,23岁的玛格丽特·米德不顾波亚士的劝告,只身前往南太平洋小岛萨摩亚,开始了人类学最基础,同样也是艰苦而重要的田野...
评分一、米德和她的萨摩亚 一些读过的书,是会带上个人的感情印迹的。对于我来说,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的《萨摩亚人的成年》(以下简称《成年》)就是这样一本书。我至今还记得当年读到此书开篇“曙光初照,新的一天开始了”,男女青年在晨霭中的沙滩上和棕榈树下...
评分寻找“他者”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读书笔记 摘要: 本文试图加入一些学科史和思想史的背景,从文论的一些角度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人》进行批评,而不是单纯地从弗里曼的已有的批评入手。试图指出人类学中的很重要的部分是西方关于他者的东方主义。而这种东方主义有可...
不要阻止我黑米徳!
评分没三个原始部落好看诶,不过也的确对自己产生了一些影响,再读又有新的收获
评分真实性非常可疑的一本书。其内容在几十年间一直被前往萨摩亚做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家质疑。决定性的证据是1987年新西兰学者弗里曼找到了米德在1925年访谈过的少女法阿姆(1987年当然已经是老太太了),法阿姆当着镜头说出了自己和其他20几名少女伪造内容欺骗米德的事实,由此导致了米德及其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在学术界的信誉彻底崩塌。尽管如此,还是要承认,书本身还是有可读性的。
评分只是对萨摩亚人社会的观察与记录,几乎完全没有理论分析。这本书对于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而言是很好的第一手材料,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未免就略显无趣。
评分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了 贡献很突出 存在的问题也很大 不过想想人家米德20多岁就能写出享誉世界的著作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文章可读性很强 也很有趣 就当是了解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