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科,1932年生于意大利,他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记号语言学的探讨》这部专著。
《玫瑰的名字》是埃科的第一部小说,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八年后才再度出版第二本小说──《傅科摆》,第三本小说是《昨日之岛》,另著有《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智慧女神的火药》、《康德与鸭兽》等杂文集。
“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
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告之意大利人昂贝尔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的第四部长篇小说Baudolino的英文即将上市,已经替我在亚马逊网站预订了一本。闻言欣欣然,正逢长夏无事,先把《玫瑰之名》找出来看第N遍。说起来中国也出了不少和埃科有关的书了,光是《玫瑰之...
评分哲学让人终归面临绝望。或者不如说,绝望终归引领人走到哲学那里。《玫瑰之名》,“开篇伊始是圣经,祈祷圣经,圣经即上帝。开篇是上帝,每一个虔诚的修道士的本分是每天以唱圣歌的谦卑,重复从不变化的生活。可以说这种活动具有无可辩驳的虔诚”,“现在我要逐字复述所看到、...
评分欲望与书的迷宫 赵松 博尔赫斯之后,轻率地谈论书籍所构建的迷宫,容易被视为滥调。要想在这方面不陷入博尔赫斯的阴影,需要比较大的才能。一九八零年,翁贝托-埃科完成了《玫瑰的名字》,在里面他虚构了一座迷宫式图书馆,有复杂的路径、无数珍本古籍、神秘的镜子,还有难解的...
评分这本书里探讨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故事本身倒不怎么出人意料,倒是辩论中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观念,涉及各种领域,有启发性。有可能的话值得再好好回味一下。
评分有人说,看完《玫瑰之名》再与埃科聊天,就好像面对一根波隆纳的罗马蜡烛;他才情焕发,心思缜密,是个诡谲但不狡狯的学者。 虽然这种形容跟鬼话一样,但我不得不承认,《玫瑰之名》的确是根漂亮的“波隆纳罗马蜡烛”。阅读它的最佳方式是:随便翻到一页,读下去,直到困倦。...
刚刚读完,难以抑制在结尾的坠落感中失落的心情,如同厄舍府的倒塌,千百年来作为知识,信仰与真理化身的修道院在熊熊大火中变成碎片,结尾的描写让人不忍流泪。“敌基督可以从虔诚中产生,从对于上帝或真理的过度的爱中产生”这些被禁欲的僧侣正是那样的爱真理,爱学问,爱他们的造物主,甚至为它们付出了生命,我看到敌基督从这样执着博学的人中诞生,浑体金光,至真之诚,甚至要吞下任何笑声与人间的欢乐(诗学二卷)为坚守藏书馆的权威。这到底是一个卑鄙的理想主义者的把戏吗?埃科用阴谋迭起的中世纪宗教斗争,详实驳杂的史实,逻辑与思辨的对话语言,精密完美的符号架构让上帝笑了一回,笑那些痴迷知识的人逃不出他的启示录。故事,深度,思辨,结构恰到好处。读时很费力却很有趣。只记得:昔日的玫瑰存在于他的名字当中,我们有的只是这个名字。
评分四星半
评分删掉太多,气愤
评分四星半
评分宝文堂后来被戏剧出版社收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