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西方传播或大众传播研究的了解,基本是从“受众”和“效果”开始。关于传播者研究虽然也有一些零星介绍,但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成果尚付阙如。本书为作者历经多年而成,不仅弥补了这一空缺,而且堪称是一本力作。
该书通过对西方新闻和传播实践以及其研究的深入思考,选择新闻专业主义为一个统一视角,来透视有关传播者的研究及其思想,从而使原本散落在不同层面上的东西,有了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纵向上贯通了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揭示了西方传播者研究的基本取向和趋势;在横向上,则展示了传播者研究的多样化维度和广度。这是作者对西方传播者研究历史的独特理解,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新意。
全书文献资料扎实,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吸取众家之长而不乏自己见解,忠实解读原意而又常能给人新的启发。
斗胆把自己的梳理po上来。不算是书评,第一遍阅读,主要是消化内容,个人思考较少。期待二刷,多多思考。 这是黄旦老师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写的关于传播者的一本书,新闻传播者的职业化演变历程是本书起点,落脚点则是停在了媒介组织与影响着新闻生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评分斗胆把自己的梳理po上来。不算是书评,第一遍阅读,主要是消化内容,个人思考较少。期待二刷,多多思考。 这是黄旦老师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写的关于传播者的一本书,新闻传播者的职业化演变历程是本书起点,落脚点则是停在了媒介组织与影响着新闻生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评分恩师写的书。黄旦老师国内研究传播学理论和新闻思想史的翘楚,中青代新闻传播学届的中间力量,是一个博学,思想有深度的人,在学院更有活图书馆之称。黄老师和蔼,笑眯眯,说话轻声细语,但言辞犀利,跟他聊天,如探及学术问题,三两回合,交谈者就鼻尖冒汗了。 惭愧得是,当...
评分 评分读到后记时得知,黄旦先生的这本书写了整整7年。对此,黄先生说,期望值总是与写作的时间成正比,拖得越长,要求完美的压力就越大。仔细想来,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之路上,又何尝不是这样。 从新闻自由为报刊的专业化路程搭建第一个台阶,到便士报为客观性观念的产生奠...
断断续续啃了一年...黄旦老师为弄懂一个问题按图索骥、追根溯源、博览群书,令人敬服。问题是语言比较个人化,时而是中文风格时而是英文风格,意思简单表明即可却要绕圈子;前面几章是紧紧围绕新闻专业主义说,后几章却发散了,看起来像是新闻学概论;有些基本概念大概黄老师自己很清楚就一语带过直接批判了,似乎缺乏”逻辑渐进”,一般的读者读起来却容易云里雾里——一章谈一个问题,读者毕竟不会每一个问题都是专家啊
评分你知道柯林伍德说的那句著名的论断,今天面试的时候我没来得及说
评分七年写的书,七天就想啃下来?理论性极强的一本论著。需要强大的知识基础,要不然怎么读都很费解。建构的新闻专业主义知识框架还是挺符合现实的
评分黄旦的学问真的好
评分作者从传播者的角度切入,将新闻专业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并详述了几大研究重点,如内外部的新闻自由、把关人、议程设置、框架理论等,全书框架的搭建很有逻辑性。不过,这似乎是一本文献综述类专著,因此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不说人话”、引文逻辑无法厘清等缺憾。一刷似懂非懂,需要二刷,甚至N刷,并且最好是在大量阅读并熟悉传播各大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去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