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则与社会网络》在学界获得很好的反响。本书可以说是上一本书,田野调查的延续。同样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本书探究的是一个之前几乎无人触及的题目——中国乡村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阎云翔70年代曾在一个东北农村当了七年农民,1989年他重回那里进行了将近十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村民的私人生活和道德世界。他的研究视野从公共领域如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和老人的赡养,一直延伸到私人情感、性、节育和性别的选择。这个课题是极有意义的。
这本书两个目标,第一,驳斥中国文化没有男女间亲密关系(情感)的说法;第二,描述乡村家庭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择偶,两性互动,空间私有化以及家庭结构),最后总结成由于国家力量和政策的关系造成了年轻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物质主义的中国式个人主义。 第一个目...
评分闫云翔的田野调查扎实、案头工作详实,例子生动鲜活、很有人情味,第一手数据资料可靠可信,写作风格沉稳朴实、层层推进。溢美之词不再赘述。总之,作为列文森图书奖获奖作品,《私人生活的变革》不仅承载了作者作为一位杰出的人类学家的勤恳、才华和人文关怀,也将启...
评分得到听书: 首先是择偶方式的变化,年轻一代取代了父母在自己择偶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第二,家庭关系的结构发生改变。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并且逐步取代过去的父权制度。第三,居住空间的私密化带来了隐私观念的普及。第四,传统大家庭的分家时间不断提前,彩礼金额逐步上...
评分一、全书综述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作者的观点简单鲜明:一是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私人家庭崛起和家庭内部个人私生活普遍出现的双重转型。二是国家在农民私人生活的转型及个人主体性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包括集体化时期对...
评分试着读完一本书之后全凭印象写读书笔记,以此考验自己的理解水平,所以肯定多有缺漏和不实。本文不出意外地烂尾了,因为不想拖到明天,但是估计没有人会看到最后。 在英语学界研究中国乡村家庭的范式中,乡村家庭是一个由理性个体组成的、处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又旨在完成一定经...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他对私人关系的考察和描写有多精彩。前四章都没太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而且总让人觉得在打假靶子。五六章的确好,细致详实,但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那些发现实在不算什么…
评分读了一半了。觉得没必要读完了。三星。——读完了,明白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有点名气就能这样写书了?很好的话题,都这么随意处理了,最后两章连标题都错乱!能给出当初写《礼物的流动》一半的专业精神吗?再减一星。201504
评分作者花费大量时间作调查,写出了这本在学术界很有份量的书。然而对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对于作者的研究有点吃惊:书中所写不是明摆着的么?感觉此书学院气太重,故事性不强,无法深入中国农民的生活逻辑来看问题,用的是外国人的视角来看的。这也许是此书目标读者是外国人的缘故吧。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确实反应了当代的一些问题,我很纠结为什么没有被禁?
评分学术训练的意义在于,学习如何将习而不察的日常经验被明细的观点和论据以及中切的口吻被冷静地表达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