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与新潮

西潮与新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光绪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蒋梦麟
出品人:
页数:426
译者:
出版时间:2006-1
价格:4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602359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蒋梦麟 
  • 回忆录 
  • 传记 
  • 历史 
  • 近代史 
  • 民国 
  • 西潮与新潮 
  • 传记/回忆录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含《西潮》、《新潮》两书及“附录”。《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这部书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

  著名学者罗家伦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说:“经过了七十华年,正是他智慧结晶的时候,到此时而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真所反映的绝不是他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这部名为《西潮》的“自传”,是讲外来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他还计划写一部《新潮》,讲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在蒋氏的计划中,《新潮》比《西潮》更重要。可惜仅仅开了个头,作者就病逝了。已完成的几章,也不能算是最后定稿。遗稿中尚存许多写有人生经验与智慧的不完整纸片,系写作时灵感之记录,可惜无人将其整理或续写。《新潮》引言指明这本书的目标:“这本书里要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经验是宝贵的,可是宝贵的经验是付重大的代价买来的。”……

  《西潮》先以英文在美国出版,受到美国学术界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一。12年之后,他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作者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的身份,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17年,又曾做过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抗战后期出任红十字会会长。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国人开始了现代化(近代化),目标,该怎样做,从哪个领域,怎样配套,许多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这本书,却或多或少的给予当代迷惑者一些考虑现今困境的新角度。看这本书后,本人一股强烈地写论文的冲动。  

评分

去岁为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川人流沙河在成都草堂读书会“纪念抗战胜利一甲子”讨论会上有一个演讲,当时广为传布。演讲的内容主要有二,一个是讲“百分之九十九的壮丁都是自愿去的”,一个是讲“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两者都用演讲者的亲身经历带出,很有感染力。 近...  

评分

作者蒋梦麟。 去北京买了一个月前没有买的这本,因为一位台湾作家在文章中提到,他们当年是如何喜欢这书的。看后感觉尚可,颇有点《金翼》的味道,同为用英语写作,自觉不自觉负了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生活及文化情形的责任,怪不得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部门列入重要参考书。味道也是...  

评分

蒋梦麟,是个因为最后的政治选择而几乎被大陆人遗忘了的教育家;提到那个年代的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蔡;至于蒋,甚至在他为之呕心沥血17年之久的学校的校史中,也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但是在这本记录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演进历史的回忆录...  

评分

这本书借了还,再借,前后两个月才看完。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太枯燥了。第二遍我才认真看完整了此书。第三遍认真地翻阅了一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作者提到背古书倒也有背古书的好处。一个人到了成年时,常常可以从背的古书里找到立身处世的指南针。在一个安定的社...  

用户评价

评分

可惜蒋先生死得早,没有把新潮写完。从文章中可以感觉出来,蒋先生是什么都懂一点但不专精的人,EQ高执行力强,这种人必然是行政人才,与大家心向往之的北大校长形象不太符合。又因为一直担任国民党高官,所以在北大的种种功绩(他的功绩没有蔡元培先生那么明显,属于润物细无声无为而治的那种)又被共产党一笔抹煞,挺冤,不过蒋先生自己应该不在乎吧。这本书最好看的是生活的细节,把清末民初的普通人的生活勾勒得丰满有画面感。加上蒋先生偶尔对于时代脉络的评价,以一个国民党高官和教育家的身份,角度殊不一样。只是大部分地方都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关于近代史,从李宗仁的回忆录,到杨先生的共产党,到蒋先生以国民党身份的记述,我觉得对这段历史不同维度的研读可以告一段落了。唯一还想看顾维钧的回忆录,不过真的太长了。

评分

回忆录体裁的宣传品。P100,蒋初见孙文时所描述的那种心跳,怎么感觉像是去见黑社会头子一样……P102,关于孙与武昌起义,似有为贤者讳之意,如P137赞扬孙的空想铁路计划一样,而且细细想来,孙临终时的“和平、奋斗、救中国”似是矛盾的……P182,“秦淮河两岸酒楼歌谢栉比,雕梁画栋,门口挂着竹帘子,妙曼的曲调和醉人的幽香从竹帘后一阵阵飘送出来。”今不见矣,可惜可恨!P209,“我们通称这种‘租界心理’为‘海派’;与‘海派’相对应的作风则叫‘京派’。”P29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旧国旗中的红黄蓝白黑五色一度只剩下黑白两色。”某人曾对“犬与华人不得入内”发表了不同意见,不过这似是蒋亲见,个人倾向于蒋道听途说。在学生运动章节中强调了大多数学生在“统治阶级”背景下的逆反心理。

评分

看到娓娓道来的回忆,真是舒服极了的文字。

评分

看到娓娓道来的回忆,真是舒服极了的文字。

评分

回忆录体裁的宣传品。P100,蒋初见孙文时所描述的那种心跳,怎么感觉像是去见黑社会头子一样……P102,关于孙与武昌起义,似有为贤者讳之意,如P137赞扬孙的空想铁路计划一样,而且细细想来,孙临终时的“和平、奋斗、救中国”似是矛盾的……P182,“秦淮河两岸酒楼歌谢栉比,雕梁画栋,门口挂着竹帘子,妙曼的曲调和醉人的幽香从竹帘后一阵阵飘送出来。”今不见矣,可惜可恨!P209,“我们通称这种‘租界心理’为‘海派’;与‘海派’相对应的作风则叫‘京派’。”P29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旧国旗中的红黄蓝白黑五色一度只剩下黑白两色。”某人曾对“犬与华人不得入内”发表了不同意见,不过这似是蒋亲见,个人倾向于蒋道听途说。在学生运动章节中强调了大多数学生在“统治阶级”背景下的逆反心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