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20年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陈寅恪 传记 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陆键东 陳寅恪 学术 知识分子
发表于2025-04-22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觉得很一般,尤其是那种xx不会想到x年后他和xx还有重逢的机会,真是放屁你知道你明天干什么吗。各种抒情性的描述花里胡哨,可是陈最后二十年的人生究竟在学术史、政治史的背景下怎样评价怎样找到其历史坐标?大概作者没那水平吧。私以为一本好的传记不应该是这种满篇抒情啊
评分放在18年前看或許是本不錯的書,放在現在看就覺一般了,行文太輕浮,況且如此修訂,不出也罷,浪費錢。
评分”老先生“赠书,读的时候常常默然流泪。又一次跟他发短信说,所谓一代宗师,重点并不是”宗师“,而是”一代“。在主楼教室读完,时值日暮,窗光苍然,四海无人对夕阳。
评分觉得很一般,尤其是那种xx不会想到x年后他和xx还有重逢的机会,真是放屁你知道你明天干什么吗。各种抒情性的描述花里胡哨,可是陈最后二十年的人生究竟在学术史、政治史的背景下怎样评价怎样找到其历史坐标?大概作者没那水平吧。私以为一本好的传记不应该是这种满篇抒情啊
评分不论读者怎样臧否,可以肯定的是,《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名人传记。学院派大概不太瞧得起这种路数,然而在我看来,对陆键东的批评不可过甚。我推许他的“开路”之功,甚至于由写作时的心境自然流露出的主观心绪——此乃一时代面貌之折射,岂可吹毛求疵。换一个角度,即从人文类畅销书的历时对比来看,我更不忍心送上非难。关于陈先生的学术成就、学人风骨乃至未竟遗恨,书里俯拾即是,我不多加议论,只是想说读此书时真可隐约地感觉到他的悲哀在我心底所引发的共鸣。今日正值陈寅恪先生诞辰124周年,谨此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陆键东,男,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创作员,一级编剧。 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岭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本书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页85 脚注[1] “徐森玉”误为“徐森王”。 页131 “寅恪少时家居江宁头条巷” 案:头条巷今位于南京秦淮区,不知还有故居否? 页345 末行“容庚与容肇祖皆成为卓有见树的古文字专家” 案:“见树”应为“建树”。
评分1934年,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写道: 寅恪以谓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站了起来,...
评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文/严杰夫(独立书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出世”可谓是再恰当不过。还记得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刚出版时...
评分1934年,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写道: 寅恪以谓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站了起来,...
评分有的人死了,就烟消云散;有的人死了,却愈久愈光。王国维、陈寅恪无疑都属于后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陈寅恪在为他的碑文写下“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词句时,可曾想过,这也正...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