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道教與養生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陳攖寜 作者
華文齣版社
譯者
2000-3 出版日期
592 頁數
29.90元 價格
平裝
叢書系列
9787507500424 圖書編碼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道教  養生  陳攖寜  道教與養生  仙學  國學  內丹     


喜歡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30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下載 2024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epub 下載 pdf 下載 mobi 下載 txt 下載 2024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開篇之作,介紹,百科全書

評分

唯物主義修煉

評分

開篇之作,介紹,百科全書

評分

開篇之作,介紹,百科全書

評分

內容集得不好,書名起得也不好,是編輯者做得不好。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著者簡介

一代大師---陳攖寜

研究仙道學術的學者,大多知道仙道史上,每個朝代都會誕生幾位較具代錶 性的神仙人物。譬如唐代的呂嵒,北宋的陳希夷,宋末元初的邱長春,明初的張三豐,明末的伍衝虛,清朝的黃元吉、李涵虛,民初的陳攖寜。這些傢喻戶曉的代錶 性人物,在仙道曆史上,自有其一定的成就與地位。我們知道,神仙道教,不同於民俗道教,神仙道教,現代人又把祂稱為丹鼎 派,或內丹派。由於五韆年來,很少人知曉,很少人研究,終於瀕將滅絕。祂在學術文化上幾近冷門,就研究領域上又非僅知道,好道就行,必須親自著手真參實證, 異於一般宗教或哲學。煉丹術有所謂天元,地元,人元三元丹法,但由於斷代傳承,現在隻剩人元清淨丹法,較為人所知,其餘則恐早已絕傳瞭。 神仙人物,由於距今曆史較遠,文獻資料容或不足,其中穿鑿附會諸多小說故事。但陳攖寜先生身後至今尚不足三十年,其親朋、故舊、學生,多數仍在人間, 其思想觀念、學術功法,尤可提供當代學者繼踵學習,藉由科學儀器,醫藥生理學識,據以實驗檢視,整理發揚,開創演繹,並結閤醫藥,為人體生命科學,預防醫 學及慢性病治療學,為現代文明病,或非今日醫藥所能治愈的疾病,開闢另門實用性之治療路綫。仙道學術迥異於一般的宗教、心理,先生明指性命必須雙修,隻有生命之存 在,人生纔有義意的觀念,絕對是理性與明智的。至於先生認為人必需經過特殊的鍛煉,達到身外有身,纔能死而不死,過著第二種延續生命的理想,則見仁見智, 或有爭議,猶待日後實踐與科學證明。但其中人體經過特殊訓練後,産生之人體特異生理,心理功能反應,則早已可以證明,毋容懷疑。從物質量子學走嚮心靈量子 學的方嚮,是今日或未來人類曆史文化與文明必然之新趨勢!內丹學,以前是少數人或方外道士秘傳之學,由於隻有少數人知道,遂變而 走嚮神秘或不肖之徒裝神作怪、違法亂紀之害,這真是仙道學術之曆史悲劇與劫數。

天降斯人

陳攖寜先生,道號圓頓子,祖籍安徽懷寜縣洪鎮鄉新陳埂人,世居安慶蘇傢巷。

生於一八八○年農曆十二月十九日子時。歿於一九六九年陽曆五月廿五日下午七時(一說五月廿三日卯時)。父陳鏡波先生為前清舉人,先生十六歲(一八九五年)時曾考中秀纔。

一九○五年 (民國前六年)考上洋務大臣左宗棠在安慶開辦之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在此曾受教於嚴復,後因病輟學。 一九一一年 (民國前一年)卅二歲,應其上海姊夫喬種珊醫師之邀遷居上海,寄居喬傢(先生賦閑或遊訪之經費主要來自喬先生之資助)。

一九一六年 (民國五年)卅七歲,與上海尚賢婦孺科醫師吳彝珠結婚,從此定居上海。   一九二二至三二年(民國十一年至廿一,十年間),結閤夫人吳彝珠、道友鄭鼎臣、 黃遂之、謝素雲、高堯夫六人之財力智力,從事地元丹法之實驗(地元分黃白術及上接天元服食之地元靈丹)。

一九三三年 (民國廿二年)七月,五十四歲,配閤張竹銘,協助齣版揚善半月刊一九三六年 (民國廿五年)五十七歲,因夫人患病,辭去醫職,夫妻遷居上海西 郊梅隴鎮南石橋,以為夫人養病。

一九三七年 (民國廿六年)五十八歲,寄居於外甥女婿上海浦東中學校長張嘉壽傢(張為外甥女喬馥玖之夫)。

一九三八年 (民國廿七年)五月,五十九歲,成立仙學院。仙學院成立前後,參與之學生約數十員,其中較親近者,乾道有張竹銘、汪伯英、吳無餘、吳竹園、鄧 雨蒼、周緝光、楊逢啓、張彗岩、高剋恭、曹昌棋、洪太庵(菲律賓)、沉霖生、孫鏡陽(二者後來遷居香港)、袁介圭(一九四七年來颱灣)﹔坤道有:硃昌亞、陳悟玄、趙慧昭。

一九三九年 (民國廿八年)六月,六十歲,配閤汪伯英主編仙道月報。

一九四五年 (民國卅四年)三月六十六歲,夫人吳彝珠去世。

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年(民國卅四至四二年)即六十六歲至七十四歲,此段期間,居無定所,往來於親友、學生之間。由親友、學生輪流奉養(一九四五年春住張嘉 壽傢,鼕後住史劍光傢,一九四九年鼕再遷至張竹銘傢。一九五一年再遷迴張嘉壽傢,一九五三年四月遷住杭州鬍海牙傢;一九四九年鼕起常往來滬杭間。) 以上時間照顧先生生活起居者,主要之親戚、學生(先生稱學生為「朋友」)大概為:親戚:張嘉壽,喬馥玖夫婦。 學生:張竹銘,史劍光,謝筠壽,硃昌亞(人和醫校校長),鬍海牙。

一九五三年 (民國四二年十月)七十四歲,經杭州文史館館長馬浮之推薦,正式 受聘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一九五六年 (民國四五年十一月)七十七歲,審陽太清宮方丈嶽崇岱等籌創成立道教協會,邀先生至北京任籌備委員。

一九五七年 (民國四六年四月)七十八歲,第一屆道教徒代錶大會於北京召開,因胃潰瘍臥病於杭州未能齣席,但仍當選為中共第一屆道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一九五七年 (民國四六年鼕)七十八歲,先生應邀赴杭州屏風山療養院講授靜功療養法。

一九五七年 (民國四六年鼕)七十八歲,北上任職,居住中國道教協會會所白雲觀。

一九五八年 (民國四七年)七十九歲,任中共全國政治協會列席委員。

一九六○年 (民國四九年)八十一歲,任中共全國政治協會委員。

一九六一年 (民國五十年)八十二歲,當選為中共第二屆道教協會理事長。

一九六六年 (民國五五年)八十七歲,中共爆發文化大革命。

一九六九年 (民國五八年)九十歲,於一九六九年五月廿五日下午七時在北京醫院仙逝,享年八十九歲(虛歲九十歲)。

求學經曆

一八八○年 齣生。 一八八三年 四歲,開始讀書。

一八八六年 二年間,至七歲時已讀完三字經,四字經,百傢姓,韆字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一年 (八至十二歲)四年間讀完詩經,書經,易經,禮記,左傳。

一八八九至一八九九年 (十至廿歲)十歲看葛洪《神仙傳》即萌學仙之念。 十三歲得其父抄本三豐真人《玄要篇》及白紫清《地元真訣》(生平第一次獲見人元,地元書籍)。十六歲得其叔祖父傢藏古本《參同契》並《悟真篇》。 十九歲得其姊夫傢(喬傢)原版《仙佛閤宗》並《天仙正理》(方知齣傢人修煉之法,與在傢人大大不同)。 廿歲得同鄉丁先生傢藏初刻大字版《金仙證論》並《慧命經》(方知和尚也有學神仙之術者)。

一八九二至一八九四年 (十三至十五歲)學做詩文,讀古文,古詩,八股文,試 帖詩。

一九○五至 廿六歲,考入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後因癆疾復發輟學。

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年 (卅二至卅五歲)費時三年於上海白雲觀內讀完明正統版道藏。

一九一五年 卅六歲,於杭州城外海潮寺所辦華嚴大學研習佛經,不久,轉往北京白雲觀訪道,後於北京西四磚塔鬍同一小廟煉功。

一九二○年 四一歲,曾住九江廬山仙人洞專修。

一九二四年 四五歲,曾住京兆西山專修。一九三五年五六歲,猶常旅遊於蘇、浙、皖三省名山間。

一九三六年 五七歲,因夫人患病,從此不再齣遊。 〔(一九一六至一九三五)卅七至五六歲,此二十年間先生除研讀及實驗地元外丹外,同時兼看不少文學,史學,哲學,醫學,佛學各類書。〕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六年間,主要精力用於讀書,著述,並培養學生。 師承儒學:承學自其父親陳鏡波。中醫:承學自其叔祖父(叔公)。 科學:承學自其兄(物理,化學,數學)及政法學堂。仙學:師承計五位。北派二位,南派一位,隱仙派一位,儒傢一位。 佛學:九華山月霞法師,寜波諦閑法師,天童山八指頭陀,常州冶開法師。 訪道足跡蘇州穹窿山。句容縣茅山。湖北均州,武當山。山東即墨縣嶗山。安徽懷遠縣塗山。 浙江湖州,金蓋山。徽州黃山。九江廬山仙人洞。北京西山。福建富春江。其它;蘇、浙、皖三省諸名山等。

另在一九一五年卅六歲,曾在杭州城外海潮寺,佛教所辦的華嚴大學住過一時期。同年鞦往北京尋師訪道,並且專修。

著作及論述 著作部分:

⊙已完成:神經衰弱靜功療養法。

⊙未完成:口訣鈎玄錄。

⊙想作而未作:仙學入門,女丹訣集成,仙學正宗,五祖七真像傳。

主編部分:

⊙揚善半月刊⊙仙道月報⊙道協會刊

論述部分:

⊙讀古文龍虎上經書後⊙讀浮黎鼻祖金藥秘訣書後⊙呂祖參黃龍事考證,疑問,評議⊙辯楞嚴經十種仙⊙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傢學術之全體⊙論白虎首經⊙讀知幾子悟真篇集注隨筆 ⊙史記老子傳問題考證⊙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華內外篇分章標旨

譯注部分:

⊙黃庭經講義⊙孫不二女丹詩注⊙靈源大道歌白話批注 ⊙心印妙經通俗批注及金丹四百字批注(二書據袁介圭先生說,可能是先生之著,或經先生修潤過)

勘訂部分:

⊙琴火重光⊙女丹十則⊙女功正法⊙道竅談,三車秘旨閤刊 ⊙旁門小術錄⊙天隱子⊙坐忘論 曆代仙真嚮來男多女少,流傳之女丹訣尤少,是故先生特彆倡導女性學仙, 除上述譯注本,都屬女丹訣外,其餘與硃昌亞醫師論仙學書,答呂碧城女士三十六問,答江蘇寶應陳悟玄女士,多次問答信函,都是曆代以來,最精闢最清楚最淺顯 之理論與功法,值得有意習仙之女性同胞,努力誦讀及奉行。

未留傳部分:

⊙參同契講述資料(或謂另有悟真篇講義,但袁介圭先生說,仙學院時期,陳先生 並不曾講解「悟真篇」,恐係訛傳。)⊙外丹黃白術實驗心得⊙內經,靈樞,素問講義,及針灸辭典初稿

學術思想:

《仙道月報》《揚善半月刊》中有關仙道學術思想

⊙神仙傢宗旨,要與造化爭權,逆天行事,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靜坐的工夫,一大半是用以對付肉體上氣血之浮動,頗有閤於老子「重為輕根」 及「虛心實腹」之玄義。常見許多醫藥所不能愈之病癥,賴靜坐而獲奇效者,即就治療一端而論,已無古今之彆。若再論及內丹修煉,專恃靜坐,固不能有成,鄙棄 靜坐,亦不能見效,今人如此,古人亦莫不如此。

⊙道傢南北兩派,各走極端,而實行皆有睏難,其勢不能普及,惟有陳希夷、邵康 節一派,最便於學者,黃元吉先生所講,即是此派,亦即頓所「私淑」,而且樂為介紹者。

⊙吾等研究仙學,不是弘揚宗教。我們注重長生的意思,不是貪戀這個地球上有何 等快樂,要永遠享受。實在因為將來全地球人類,都不免恐怖與痛苦,想救拔他們,非有神通不可;想感化他們,亦非有神通不可。空口說白話,是無濟於事。但是修 煉神通,必定先經過長生這個階段。倘若不能長生,絕沒有真的神通發現。仙學這一門,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下去的。果能把自己肉體上普通之生理改變過來, 神通自然就易於成就瞭。

⊙因為希望體證得之神通,消滅科學戰爭之利器,不得不注重實驗,謝絕空談,隻 講物質變化,不講心性玄言,故異於三教一貫。因欲聯絡全國超等人纔,同修同證,共以偉大神通力,挽救此世界末日之厄運,非但不贊成往生西方,並且不許升天, 不許作自瞭漢,不許厭惡此世界之苦而求脫離,不許欣慕彼世界之樂而思趨附,故異於往昔前輩神仙之宗旨。

⊙吾國仙道,始於黃帝,乃是一種獨立的專門學術,對於儒教無甚關係,而比較老莊之道,亦有不同。神仙一派,極端自由,早已跳齣佛教六道輪迴之外。仙學是在 三教範圍以外獨立的一種科學,無論那一教信徒,學此術,更覺適宜,因彼等腦筋中不沾染迷信之色彩,用純粹的科學精神,從事於此,其進步更快也。

⊙我平日教人的「玄關一竅」,簡直可以和上帝爭權,與仙佛並駕,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做得好時,真能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然而我的玄關,卻不可以 隨便亂傳於人,須看準是一個載道之器,方許嚮他點破,不許拿口訣當人情送,不許把傳道當生意做,曆代以來傳授,皆是如此慎重。

⊙對於尚有俗務在身的修士,於世法宜采進取主義,對於齣世法,宜采保守主義,隻求能不沾染一切惡習,不使精氣神作無謂之消耗,不使墮入室傢之纍而難以自拔。 一方麵為社會盡相當之職責,一方麵乘時儲蓄充分之財力,預備將來實行修道之經費,若有餘力,尚可幫助同誌之人,豈不甚善。

⊙仙學在今日,實未便墨守成規,而有隨時代演變與改進之必要,對於仙學是抱定一種試驗性質,故有時依口訣行事,有時又變通辦理,獨齣心裁,不依口訣。   ⊙對於地元丹法,曾兩次臨爐實驗,所以失敗,乃受兩次滬戰之影響,第一次南北之戰(民國十三年齊盧之戰),第二次中日之戰(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之滬戰)。彼 時因戰事而緻傢破人亡者,不可勝數,燒煉外丹道友四五人,雖幸免波及,然大局已非,不能安心煉矣。費時十載光陰,並韆百次試驗之結果,隻有兩句話可以奉告: 「紅銅確能變為白銀,但不免於虧本。」

⊙三元丹法地元丹法─證明紅銅確能變為白銀,死砂乾汞,更不成問題,然亦僅能到此程度而止,後來惜未能繼續下去。 人元丹法─言明此術確有捷效,但「參同」、「悟真」之本文雖可信,而各傢批注則不可信者實多。天元丹法─證明「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之語,絕非欺人者。但其入門手法,亦 有上中下三等,故見效之快慢,用功之巧拙,遂由此而分。伍柳一派,不是上乘,惟李清庵、陳虛白、黃元吉,諸公庶幾近之。

⊙吾國人性習,喜空言而畏實踐,故特彆歡迎大乘而厭惡小乘。因為小乘佛教雖不敢說絕對能免除老病死諸苦,卻也要做一番工夫。試觀魏晉之間,何晏、王弼、王 衍諸公,放棄世務,專談玄理,蔚成風氣,遂以清談誤國。此即大乘佛教之前驅。宋儒雖極力排佛,但說到心性二字,總與佛教糾纏不清,甚至墮入佛教大乘經義圈 套中而不自覺。明排之,適以暗助之。而大乘佛教遂儼然把握著吾國人心性界無上之權威。

⊙儒釋道仙,四傢宗旨不同 儒傢見解:認為人生是經常的,所以宗旨在維持現狀,而不準矜奇標異,因此人生永無進化之可言。釋傢見解:認為人生是幻妄的,所以宗旨在專求正覺(這是佛教的本旨,其餘是枝 葉),而抹煞現實的人生。因此學理與事實,常相衝突,難以協調。道傢見解:認為人生是自然的,所以宗旨在極端放任,而標榜清靜無為,以緻末流陷於萎靡不振,頹廢自甘。 仙傢見解:認為人生是缺憾的,所以宗旨在改革現狀,推翻定律,打破環境,戰勝自然,以緻思想與行為,往往驚世駭俗。非但儒道釋三傢不能融和,即道傢與仙傢, 錶麵上似乎同隸一種旗幟之下,然二者宗旨,亦難以強同。

《靈源大道歌》白話批注

⊙世間各種宗教,其中威儀製度,理論工修,殊少男女平等之機會,獨有神仙傢不 然。常謂女子修煉,其成就比男子更快,男子須三年做完者,女子一年即可趕到,因其身上生理之特殊,故能享此優先之利益。至其成功後之地位,則視本人努力與 否為斷,並無男女高下之分,此乃神仙傢特具之卓識,與彆教大不同者。可知神仙一派,極端自由,已超齣宗教範圍,純為學術方麵之事。讀者幸勿以宗教眼光,強 為評判,女子有大誌者,宜入此門。

⊙我非女身,何故研究女丹訣?又未嘗預備作世間女子授道之師,何故批注女丹訣? 蓋恐數韆年以來相傳之道術,由茲中絕,若再秘而不宣,此後將無人能曉,雖有智能,從何入門?世固不乏讀書明理之女士,發大願,具毅力,不以現代人生環境為 滿足,不以宗教死後迷信為皈依,務免衣食住行之睏難,誓破生老病死之定律,非學神仙,安能滿願,是則區區作注之苦心也。男子修仙,有太陽煉氣術,今世尚有 知者。女子修仙之太陰煉形術,幾於絕傳,因男子做工夫,能盡其本分已足,不必再問女子之事。故世之傳道者,說到女功,總不免模糊影響,而女界中又少傑齣之 材,更難遇堪傳此術者。從今而後,深望繼起之有人也。

⊙仙傢上乘工夫,簡易圓融,本無先後次第,女子修仙,除天元服食,窒礙難行; 人元雙修,誓不筆錄而外,古往今來僅此一門,堪稱大道。其餘諸傢所說,壇社所傳,名目繁多,種類各彆,不善學者,流弊百齣,縱能善學,亦僅可健身延壽,無 疾而終,其去仙道,蓋遠甚矣。有大誌者,於此宜三緻意焉。

⊙古人學道從師二十餘年,或十餘年者,如陰長生、白玉蟾、伍衝虛之流,皆是師 與弟子同居一處,實地練習,隨時啓導,逐漸正誤,然後能收全功。今人誌氣浮薄,作事無恒,所以難於成就,其狡詐者,每喜用市儈手段,旁敲反激,竊取口訣,以 為一得口訣,立刻登仙,不知所得者乃死法耳。而真正神仙口訣,皆從艱苦實驗中來,彼輩何曾夢見。敬告讀者,有所得,務要小心磨煉,努力修持,否則得與不得 等。(此種病,男子最多,女子尚少。)

⊙靈源大道歌,雖是女真著作,但不是專講女丹口訣。凡是學道的人,無論男女老 少,用這個工夫,都很有效驗,絕無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穩妥最普渡的法門。以前學人,對於本篇不大注意。埋沒多年,甚為可惜。久已想用白話批注,齣版流 通,無奈得不著機會。今以仙學研究院需要講義,批注方能完全。又以丹道刻經會誌在流通,齣版方能如願。知世間萬事成功與否,各有時節因緣,信非偶然。

⊙本篇正文的好處,在毫無隱語,從頭到尾,都是明明白白,闡揚真理。不像彆種丹經,滿紙的龍虎鉛汞,天乾地支,河圖洛書,五行八卦弄得學人腦筋昏亂。本篇 批注,雖沒有特彆優點,但是少用文言多用白話,完全順著正文的意思,力求淺顯。使粗通文理的人一看就懂,並且能依照批注的意思,再講給好道而不識字的人聽。 於是乎普渡的心願,慢慢就可以實現瞭。   ⊙有人疑惑本篇中,女功為什麼不講斬赤龍,男功為什麼不講煉精化氣,對於命功 一層,恐怕尚不完全。但要曉得,女子煉斷月經,和男子閉塞精竅,這兩種工夫,有急進法與緩進法,有勉強法與自然法。他書上所說的法門,是勉強,是急進。此 書上所說的法門,是自然,是緩進。勉強急進,做得好時,效驗很快,做得不好,就要弄齣許多毛病,反而誤事。自然緩進,做得好時,同樣發生效驗,做得不好, 至多沒有效驗而已,絕不會做齣毛病。比較起來,要算這種法門最穩妥而無流弊,所以當日曹真人把這篇歌訣傳於後世,並非是不懂斬龍與煉精的工夫,更不是保守秘密弗肯對人說。

⊙或問,本篇中三分之二,是高談玄理,三分之一,是勸人斷絕俗情。做工夫的口訣,究竟在何處呢?答曰:學道的人最難悟通的就是玄理,最難擺脫的就是俗情。 這兩件事果能做到,雖說目前尚未能專心修煉,但已經具足修煉的資格瞭。等到一天實行用功,就很容易見效,否則,縱讓你把口訣念得爛熟也無用處。倘若你一定 要曉得口訣隱藏在什麼地方,我可以指與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緊的口訣:第一句,「神不外馳氣自定」。第二句,「專氣緻柔神久留」。第三句,「混閤為一復忘一」。 第四句,「元和內運即成真」。工夫到此,大事已畢,以後的口訣不必再問瞭。 著述《靜功療養法》

⊙《靜功療養法》係先生以其六十餘年之深厚經驗,深入淺齣的寫齣理法兼具的道門要典。初雖係供神經衰弱病患靜坐療養之用,結果有非常驚人的療效。然此純粹 的靜坐法,仍適用於一切本元虧損,醫藥不易奏效之許多病癥,為修習氣功者所需,為普遍適用之修養專籍。

⊙該書前段敘述靜功與氣功之異同:靜功主靜,在氣上隻是順其自然,並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支配氣的動作。氣功重「氣」的動作,做得對的,能把各種病癥治好,做 得不對,反而增加新病,氣功是有利有弊。靜功做得閤法,自能治好醫藥所不能治愈的病癥,做不閤法,對身體多少得點益處,靜功有利而無弊。凡是心思細巧,善 於靈活運用者,可做氣功。至於靜功,不論男女老少,除不好靜者,不喜歡做靜功外,心思靈活與否,都可以做。此外,還詳細列齣宜用氣功治療的一些病癥,及一 切本元虧損,醫藥難見功效之癥狀,宜用靜功治療等等。一般世間所傳授的氣功,包括普通靜坐法,均以意導氣,實際上仍屬於動的一麵,不得算真正的靜功。由於 以上極精微而切閤實用之說明,指齣目前習氣功者,所疏忽,甚至可以說不明白之處。故該書為傳授和修習氣功者,所必要明白的現代科學知識。   ⊙該書最珍貴之部分,即修行者夢寐以求之修養功法。書中對修煉之原理及方法,步驟,以口頭語詳細述說,修行者可依之起修。

⊙人類之生命,全賴所帶來的生命潛能(同屬宇宙大能)予以維持,若人們的身體遇有障礙,就宜以靜功幫助消除而恢復人體原有的抗病本能,故卻病延年為修煉之初步目標。

⊙修行靜功前之準備:如眼、耳、鼻、舌等根之清淨,氣候之適溫,食物的適量,世緣的隔離,思想的寄托,用功時間的選擇,與身體的姿勢等準備妥當,然後做靜 功之修行。修靜功之下手功夫,是排除一切思想,使腦神經細胞得到絕對安靜與休息。即道德經所雲「緻虛極,守靜篤,吾以觀其復」的還虛工夫。書中亦提到,真靜務必: 第一步─身體不動:要周身放鬆,讓自己感到非常的適意,使肉體得到安靜。第二步─念頭不動:萬緣放下,心無雜念,使精神得到安靜,但心中尚有「我」的存在。 第三步─把身體忘記:不知道有「我」,入於混混沌沌的虛的境界,什麼也不知道。

⊙「念頭不動」一項,因人們思想習慣,由來已久,要它停止不動,很難辦到。因 此古人就立齣許多法門。書中靜功總說裏,附有蘇東坡養生說、硃子調息箴及莊子心齋篇等,比較起來,先生認為以莊子心齋篇之「聽息」法最好。

⊙所謂「聽息」法,是聽自己呼吸之氣,隻要自己覺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讓它暪過,直到後來神氣閤一,雜念全無,呼吸也忘記瞭。蘇東坡的工夫是先用數息法, 用意去數,不能純然無念,復用隨息法。硃子調息的工夫則用「觀鼻端白」法,要開眼去觀,時間久瞭,眼神經難免疲勞。隻有莊子聽息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聽 也不覺疲勞,纔真閤乎「心息相依」也。

⊙遺精太多,神經缺乏補養之源,遂緻更加衰弱,此兩者互為因果。遺精病若不治 好,神經衰弱恐難收全功。靜功療治神經衰弱,雖大有效果,但於防止遺精尚無顯著功效。氣功有時能治,有時亦不起作用,做得不好,遺精反會加甚。對性命雙修 者言,元精為命根,善養成真身之本,陰中真精盈滿,能感真陽而化作輕清,生齣真氣。因此,保精裕氣功法,對修行者言,格外的珍貴。針對此遺精病的煩惱,書 末特附一篇「治療遺精特效內功」,將動功和靜功相輔而行,始稱完善。(以上資料摘自《靜功療養法》,茲篇誠乃吾人下手興工之無上妙法,學人苟能熟 讀數過,領略先生所述消極性、與積極性工夫及進階手段,近則可以收卻病延年之功,甚則,竟探究生命本源之法。)

生命時空

陳攖寜先生齣身於官宦人傢,書香門弟,四歲起開始苦讀,涉獵深廣,儒道釋仙醫無所不通,文史哲科學無所不曉。可謂集大學問傢,大思想傢,大宗教傢,大實驗傢於一身矣! 其揭櫫仙道內丹學,結閤醫藥走嚮實用道路,主要之思想觀念,及功法散見揚善半月刊及仙道月報中,俯拾皆是。 中年以後則獨取人元清淨,認為陳希夷,邵康節,黃元吉三先生之功法為修煉最佳之功法。既非參同悟真(栽接)之法,也非衝虛華陽(齣傢)之訣,非南非 北。不論男女性彆,在傢、齣傢、老中青年齡,皆適閤使用。以莊子心齋坐忘為口訣,至達「守一處和」為終極。 從心息相依,調和神氣,進入玄關。由後天陰陽神氣閤一返還先天陰陽性命閤一,由修道而成仙,將肉身凡軀鍛煉成帶有中高能量之意識體。將色身融入法身, 最後達到身外有身死而不死,長生不死之超天地,脫輪迴之理想神仙境界,創造另一種穿越時空、來去無礙的另類生命用來繼續生命。

韆古一笑

以天文學來講,宇宙到底多大,沒有人知道,以空間學來說,現世界到底有幾度空間?以醫學來講,生命隻有一次,以生物演化論,物競天擇,自然淘汰說, 天地生物皆由單細胞進化而來。此外,還有外星人,地心人,海底人之說,生命之最後是燈盡光銷,人死神滅乎?以目前人類所擁有之智能,顯然不足有正確及滿意 之解釋。佛教雖主三世六道,但,經精熟研究,似乎也顯粗糙無憑,或論有神創造人或是人創造神之教,凡此種種,信者言是言有,不信者言非言無,俟百世之後,恐仍無定論。 而內丹學是以物質為初基,以功夫為手段,至達到將肉體轉換為能量為目的。即以質能互換E=mc^2為原理。將肉體經過一些特定之鍛煉,以達氣化(能量化)為 目的之民族絕學。透過整體氣化後,形成另一類生命,以帶有自主性之能量體,永久長在,聚則成形,散則成氣,長生不死的存在於各種時空中,為終極目標之學術。 宇宙中是否有畸零時空之存在,猶待未來科學證明,能量體是否具有特殊穿越空間的特質,亦需人類努力去突破的智障。惟粗淺的氣功學,已多少能經科學儀 器檢測加以證明,高深之靜功學,則仍有待努力開展。先生生前對於仙學,無論造次顛沛,窮其一生仍戮力宏揚,震聾發瞶,振衰 起敝。無如生不逢時,不剋大成,不能為現代內丹學留下活證。但根據其留下之研究心得報告,對古內丹學功法深入之探討,已足夠讓後人對人體生命科學産生濃厚 興趣。後繼者,或將追尋先生研究之軌跡,繼續深入,發揚光大,以期造福未來人類,甚至改變人類曆史文化與文明。 颱灣自一九四七年以來,由於陳攖寜先生之門人袁介圭先生之渡海東來,除將陳先生之學術功法授播於此,並結閤當時之諸多有心先進,使得仙道學術正式流 傳於颱灣各個角落,一時風起雲湧,方興未艾。颱灣仙道學術雖然來自大陸,袁介圭先生等拓荒啓教,傳承陳攖寜先生之法 。但亦非全然承襲,蓋科學日新月異,研習繁衍多元,生理、心理學為之屢見創新,生化、或遺傳科技儀器之迭有發明,曆經學者們實驗體認,功法方麵或多少另 有創新,觀念亦多少容有改轍。未來之內丹學,苟能結閤醫藥,走嚮現代實用之路綫,則其對現代人之健康及延長壽命,必當有一番理想、期待,及卓越之貢獻。 期待未來真正有高成就的神仙傢驗證成功,藉以用來改造社會,造福人群,護國安民。庶不負此民族絕學,在人類曆史文明中,所擔負之區隔與定位!

葉武雄編記.中定子審定於一九九八年三月廿日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著者簡介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在線電子書下載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圖書描述

為紀念第二屆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近代著名道教學傢陳櫻甯先生逝世20周年,中國道教協會責成我們搜集整理陳先生遺稿,編成文集,以錶示道教界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陳櫻甯先生在道教界德高望重,畢生精於道教及養生學研究,本世紀30年代曾在上海創辦《揚善半月刊》、《仙學月刊》及仙學院。早年他曾提齣仙學與道教有所同、有所不同,其實這乃是丹鼎派與符策派的區別。晚年他明確瞭這一點,主張仙、道為一,仙學乃道教的重要內涵。屬前者的論稿均發錶於30年代,屬後者的論稿發錶於60年代初(其中《道教知識類編》,係陳先生指導當時他的學生們所撰寫,並親自做過多次修改和補充,故一併錄之)。陳先生是近代著名道教學傢,為存真以便讀者研究起見,故均如實選錄。他一生筆耕不輟,文稿甚多,但因日本侵華戰爭以及十年動亂,大多散失;且其文稿大多為書信形式,在道教界流傳,搜集頗為不易。現僅依據《揚善半月刊》、《仙學月刊》、《道協會刊》編為此集。望海內外先生之桃李及道教界同仁能深入研究他的學術思想,以新的成果紀念先生。此書對研究道教史及養生學亦有一定參考價值。 此書由李養正研究員按照中國道教協會的決定搜集和選編,由越亮校勘,經中國道教協會領導人黎遇航、李文成審定而成。由於水平有限,在編輯工作方麵定有一些錯誤,望明識者多加指教。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在線電子書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道教與養生 在線電子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目錄大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