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斯滕·比昂松(Bjoumlrnst jerne Martinus Bjornson,1832.12.8~1910.4.26)挪威剧作家、诗人、小说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比昂松晚年仍是一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支持芬兰反对沙俄侵略,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运动。他毕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斗争,深受人民的喜爱。
《挑战的手套》(1883)是一部爱情、婚姻、家庭题材的作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屈辱地位。该剧是作者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斯瓦瓦听说未婚夫并不像她一样贞洁时,将手套朝他掷去,这意味着男人也应服从加于女人身上的同样的道德要求。 这一点引起轰动,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触发了一场持续好几年的关于性道德的激烈辩论。尽管持异议的人很多,但比昂松未放弃自己的立场。1886年他重写了《手套》,使之更为锋利尖锐。原剧本以和解告终,而在新剧本中,斯瓦瓦毫不退让,坚决要求未婚夫必须保持贞洁。
本书收录《挑战的手套》《超越人力》(之一、之二)三个剧本和《尘埃》等四篇小说。
获得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来自于挪威作家丶剧作家比昂松的《挑战的手套》。属戏剧类,作者虽在世界范围内名气不大,在挪威却赫赫有名,更是在那年的评选中击败了托尔斯泰,很大程度上未必是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水平上更胜一筹,也因为作者是爱国作家,政治正确和维护国家和平独立...
评分 评分读书前的小传,可以感受到比昂逊是一个积极的民主斗士,他的作品是为人性的作品。也许正是他文学之外的影响力,助他载上了诺奖的史册。 然而看他的作品,实在很难和他战斗的人生联系到一起。 《挑战的手套》,这一题目的由来,在全剧的后段才出现,而之前很长时间,我们都需要...
评分读书前的小传,可以感受到比昂逊是一个积极的民主斗士,他的作品是为人性的作品。也许正是他文学之外的影响力,助他载上了诺奖的史册。 然而看他的作品,实在很难和他战斗的人生联系到一起。 《挑战的手套》,这一题目的由来,在全剧的后段才出现,而之前很长时间,我们都需要...
评分获得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来自于挪威作家丶剧作家比昂松的《挑战的手套》。属戏剧类,作者虽在世界范围内名气不大,在挪威却赫赫有名,更是在那年的评选中击败了托尔斯泰,很大程度上未必是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水平上更胜一筹,也因为作者是爱国作家,政治正确和维护国家和平独立...
挺有意思的剧本
评分突兀的手套,妥协的结局,尚可的语言。
评分翻了翻,对剧本无感,只有在戏台上,剧本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比昂松与易卜生同为19世纪挪威的剧作家,他们的影响力表现在剧场,比昂松的记者与政治性的身份甚至更浓重些。试看头几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大都是19世纪的作家,生在19世纪,长在19世纪,活在19世纪,他们作品的主题也基本是19世纪的,民族与民主政治、个人自由、科学与文学等。
评分挺有意思的剧本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长成大人之后再来看的书。更小的时候我站在思伐法那边,认定这纯洁不能退让。可现在再看,我更加理解除了她之外的其他人。李斯夫妇,阿尔弗的爸妈。小时候气思伐法不争气,现在反而觉得她最后给了阿尔弗一个希望的拥抱简直是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