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古郎士
出品人:
页数:328
译者:李玄伯
出版时间:2005-5
价格: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2027119
丛书系列:中国近代法学译丛
图书标签:
  • 古希腊
  • 历史
  • 社会史
  • 古罗马
  • 罗马
  • 希腊
  • 社会学
  • 宗教
  • 古代社会
  • 希腊
  • 罗马
  • 历史研究
  • 文明发展
  • 政治制度
  • 社会结构
  • 文化研究
  • 古典时代
  • 古代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精神生活乃人类不可或缺之生活内容,某种程度上讲,较之物质生活似更为重要。因为物质需要的满足可通过努力从外界获得,且多与寡并非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而人类精神必寻得寄托之所,方能感到安定、满足与幸福。由此可以说,正是精神寄托之欲望产生了信仰。然信仰从何而来?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其精神生活的需要及空间。古代希腊、罗马社会亦不能例外。远古时代,生产力欠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无从寻找到解答,对生活安宁、幸福的欲望,遂生出许多对自然、对死者、对神灵的崇拜之情感。认为神灵法力无边,不容侵犯。敬祀他,他护桔你;亵渎他,他则危害你。他用无形之手支配着现实世界的生活,并决定着现世生活的范围及质量。由此,家神、居里神、邦神随之产生,宗教随之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化,宗教观念及类型也业已发生巨变,但追忆人类信仰的历程,仍不失为窥视人类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演变过程的一个独特视角。

信仰固然重要,但人类的生活仍是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繁衍后代的能力,使“家”成为必要,父子间的事实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成为可能;而人的社会属性,又使古希腊、罗马的“居里”、“邦”、“城”的制度渐次产生,从而形成与这些制度相适应的宗教礼节、典祀、仪注,以及大主教、教士等不同等级宗教职务与客人、平民、奴隶等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宗教的绝对的威权,因而“宗教既管理政府、司法、战争,教士亦然同是官员、审判官、大将。”“王的威权亦出自宗教”。政权组织、官员的设置,与外邦的关系,外邦人的地位,战争与媾和,殖民地等等,均与宗教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而“法的制定,即为宗教内容。”因而所有权、继承权、贵族、公民、平民、外人的法律地位,均依宗教规则及秩序而确定,古希腊、罗马的制度,深刻着宗教的烙印。

一切均在变化,宗教观念亦同。变化之原因,有的出自内部,有的源于外部。下等阶级为争夺平等权的反抗,是促使社会制度及法律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权的获得,选举制度的产生,男女继承权的革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缓和的内部变革与激烈的阶级冲突的交织进行,渐次推动了古希腊、罗马社会制度向着更高阶段发展。邦制度最终被摧毁,旧式宗教被新的基督教所替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本书共分五卷,依次为“古代信仰”、“家庭”、“邦”、“革命”、“邦制度消灭”。作者以宗教变化为经线,对古希腊、罗马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及相关制度作了史实性描述,尤其对各制度产生的社会、信仰基础作了客观的叙述和分析。作者主张,“万不可”以今人之眼光、思想,对待、解释古代希腊、罗马存在的事物及制度,而应设身处地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观察。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治学态度,尤其值得倡导和重申。

法律制度源于社会生活,源于思想进化。在法制发展史上,古希腊、罗马的法制(其代表者,《十二铜表法》、叟伦立法也)影响后世至今,地位举足轻重,自不待言。然若不清楚古代希腊、罗马社会之基本状况,亦难以说清其法制之产生、发展、变化,我们对古代法制思想的了解,就只会停留在肤浅处、文字上,而不可能把握到深刻处、精神上。因此,本书虽不是一部介绍古希腊、罗马法制的专著,但对研究古希腊、罗马法制的法学同仁必大有助益。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卷一 古代信仰
第一章 对魂及死的信仰
第二章 死人的崇祀
第三章 圣火
第四章 家族宗教
卷二 家庭
第一章 宗教是古代家族组织的原则
第二章 婚礼
第三章 家族的永继
第四章 承嗣与出继
第五章 亲属
第六章 所有权
第七章 继承权
一、古代继承权的性质与原则
二、男子继承女子不继承
三、同辈继承
四、出嗣与承继的结果
五、最初无遗嘱制度
六、古代祖产不能分
第八章 家中的主权
一、古代父权的原则及其性质
二、父权的各节
第九章 古代家的道德观念
第十章 罗马与希腊的演司
一、古代著作内所载的演司
二、罗马演司的几种解释
三、演司是有最初组织与统一的家
四、家的扩充——奴隶与家人
卷三 邦
第一章 居里部落
第二章 新的宗教信仰
一、自然界的神
二、新宗教与社会演进的关系
第三章 邦的组成
第四章 城
第五章 建城人的祭祀与爱纳的神话
第六章 邦的神
第七章 邦的宗教
一、公餐
二、佳节与日历一
三、户口调查及祓洗礼
四、宗教在集会中、在参议院、在法院、在军队中凯旋
第八章 礼记与史记
第九章 邦政府王
一、王的教权
二、王的政权
第十章 官吏
第十一章 法律
第十二章 公民与外人
第十三章 爱国与放逐
第十四章 邦的精神
第十五章 邦与邦的交涉战争与和平神的联合
第十六章 联邦殖民地
第十七章 罗马人与雅典人
第十八章 国家总揽一切:古人不知道个人自由
卷四 革命
第一章 贵族及客人
第二章 平民
第三章 第一次革命
一、削去王的政权
二、斯巴达革命史
三、雅典的同类革命
四、罗马的同类革命
第四章 贵族统治邦政
第五章 第二次革命:家族组织的变更、长子特权的废除、演司的分裂
第六章 客人脱离羁绊
一、从前客人的状况及其变化
二、雅典废除客人阶级与叟伦的事业
三、罗马客人阶级的改革
第七章 第三次革命:平民进入邦中
一、革命通史
二、雅典的这次革命
三、罗马的这次革命
第八章 私法的改革:十二铜表法典与叟伦法典
第九章 政府组织的新原则:公益及多数
第十章 富人阶级组织民政与第四次革命
第十一章 民主政府的信条:雅典民政
第十二章 富人及贫人民政失败与民主暴君
第十三章 斯巴达革命
卷五 邦制度消灭
第一章 新信仰哲学改变政治信条
第二章 罗马征服各邦
一、罗马的起始及种族略述
二、罗马第一次扩充(纪元前七五三年至三五○年)
三、罗马成帝国的经过(纪元前三五○年至一四○年)
四、罗马到处摧残邦制度
五、被征服人民陆续进人罗马邦
第三章 基督教改变政府形状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将宗教置于“古代社会”的核心,可以说是对启蒙学理的拨乱反正,和完全无视宗教的孟德斯鸠对比之下,显得充满说服力。和韦伯、麦克卢汉等人对社会变迁的论述结合起来看,有助于拓宽现代学术过于细化局限的视野,而且为麦克卢汉天马行空的论断提供了论据。 不过这本书的弱点,一...  

评分

【内容提要】近年来,库朗热的《古代城邦》在国内古典学领域吸引了一定的关注。尽管是一部名著,但它依据的史料和得出的结论已不被当代古典学者所承认。《古代城邦》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古典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密切联系的产物,二者讨论着相同的问题,遵循着相似的研究范式...  

评分

将宗教置于“古代社会”的核心,可以说是对启蒙学理的拨乱反正,和完全无视宗教的孟德斯鸠对比之下,显得充满说服力。和韦伯、麦克卢汉等人对社会变迁的论述结合起来看,有助于拓宽现代学术过于细化局限的视野,而且为麦克卢汉天马行空的论断提供了论据。 不过这本书的弱点,一...  

评分

请猛击以下链接进入全面版本比较直通车!本篇余下内容只是微不足道的补充而已!!! http://www.guoxue.com/?magazine=xuedeng016&page=4 按:这本书有四个版本,分别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的《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吴晓群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评分

2012-8-26 宗教原来是私人的,是专属于一个特定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宗教——独特的宗教仪式,专属的祭坛,不容非同宗人亵渎的祖坟等等。祖先对生者意味着神,保护着他们的子子孙孙,但对非同宗的人确是“诅咒”;子孙的义务就是不断延续着祖先的香火,能让祖先一直保护...  

用户评价

评分

精读 理想国的 参考书之一

评分

这本书虽然以宗教信仰为主线,但不失为一本开拓思维的良书。可能是繁体竖排的缘故,329页读了二周有余。不过本书中亦免不了时代局限性和翻译瑕疵,不适合罗马史初入门者(诸如财阀之类的专有名词,若无人指点,读来晦涩)。此外,有些观点也值得商榷,有时间再写篇详细的书评吧。 推荐!

评分

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可以与其他的文明相互映照。

评分

个人前几年相当喜欢的一本书,上海世纪有新版的,买了本收藏用,感觉能作为韦尔南著书的背景材料对应使用。

评分

论文需要,阅读了一小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