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概論 上冊》
哲學概論第三版序
自序
上捲
第一部哲學總論
第一章哲學之意義
第一節哲學,愛智及智之名之原義
第二節如何瞭解哲學之意義
第三節論廣義之學問及以行為主之學問
第四節論以知為主之學問
第五節哲學在學問中之地位與意義之初步的瞭解
第六節哲學問題舉例
第二章東西哲學中之哲學之意義
第一節導言——重申上章結論
第二節中國傳統之哲人之學之兼貫通語言界與超語言界及知與行之意義
第三節西方之希臘,中古及近代之文化中之哲學之性質與地位
第四節現代西方哲學傢之哲學意義觀——關聯於科學之哲學意義觀
第五節關聯於曆史之哲學意義觀
第六節關聯於文學之哲學意義觀
第七節關聯於超語言界之哲學意義觀
第三章哲學之內容一、名理論甲邏輯
第一節哲學之分類
第二節名理論與邏輯、辯證法、知識論及因明之名辭
第三節西方之邏輯一名之涵義與內容之演變
第四節略述印度之因明之特質及中國之邏輯思想
第四章哲學之內容 二、名理論乙知識論
第一節西方知識論之主要問題之演變
第二節印度哲學中之知識論問題
第三節 中國哲學中之知識論問題
第五章哲學之內容 三、天道論——形上學(上)
第一節 天道論與形而上學,存有論或本體論,宇宙論第一哲學及神學之名義
第二節西方上古及中世之形上學之發展
第三節西方近代形上學之發展
第六章哲學之內容 三、天道論——形上學(下)
第四節印度哲學中之形上學精神
第五節印度各派形上學之分野
第六節中國先秦之形上學思想
第七節秦漢以後中國形上學之發展
第七章哲學之內容 四,人道論、價值論
第一節人道論與倫理學、人生哲學、美學、價值哲學之名義
第二節西方人生思想之發展——希臘與中世
第三節西方人生思想之發展——近代一
第四節印度之人生思想之特質——其與西方之人生哲學問題之不同
第五節印度人生思想之各型及其不重西方人生哲學中之若乾問題之理由
第六節中國之人生哲學之發展——先秦
第七節中國之人生哲學之發展——秦以後至今
第八章哲學之內容四、文化哲學
第一節文化哲學曆史哲學與一般哲學
第二節數學與自然科學之哲學
第三節藝術哲學與美學
第四節宗教哲學與自然神學
第五節法律哲學
第六節政治哲學
第七節經濟哲學
第八節教育哲學
第九節社會哲學
第九章哲學之方法與態度(上)
第一節 泛論讀文學、曆史及科學書與讀哲學書之態度
第二節如何引發對哲學之興趣
第三節哲學方法及哲學中之科學方法之二型
第四節直覺法之二型
第五節發生論的哲學方法
第六節純理的推演法
第十章哲學之方法與態度(下)
第七節比較法
第八節批判法
第九節辯證法
第十節超越的反省法與貫通關聯法,
第十一節超越的反省法與邏輯分析
第十二節超越的反省法與其他哲學方法
第十三節超越的反省法與其他思維方法之分彆
第十四節哲學心靈之超越性與親和性
第十一章哲學之價值
第一節懷疑哲學價值之諸理由
第二節哲學傢之消滅哲學論
第三節哲學中之切問近思
第四節哲學問題之答案
第五節哲學思想中之混淆與精確
第六節哲學思想相互瞭解之可能與道路
第七節哲學對人生文化之價值與學哲學者之修養
結論
第二部知識論
第一章知識論之意義
第一節中文中知與識之傳統的意義與今之所謂知識
第二節知識與知識論
第三節知識論與心理學
第四節知識論與語言學各專門知識及形上學
第五節知識論與邏輯
第六節知識論之問題-
第二章知識之通性
第一節直接經驗之知之性質
第二節直接經驗之知或獨知世界之相貌
第三節知識之知之性質
第四節知識世界之相貌-
第五節直接經驗之知及其世界,與知識之知及其世界間之關係與問題
第三章知識與語言(上)
第一節知識之知之外在的證明
第二節語言之知識意義及其與自然符號之不同,與語言何以能錶義之理由
第三節語言如何取得一定之意義
第四節語言意義之互相限製規定性,及確定之意義與限定之意義之分
第五節定義之價值與其限度
第六節語言意義之含渾與混淆之原因
第七節語言意義之含渾與混淆乃應用語言所必經之曆程
第八節 以錶達共相之語言錶達特殊的個體事物如何可能
第四章知識與語言(下)
第九節定義之方式問題
第十節定義之各種方式——第一種至第四種
第十一節定義之各種方式——第五種至第九種
第五章知識的分類
第一節中國書籍之分類與知識之分類
第二節西方學問之分類與知識之分類
第三節語言文字之知識
第四節曆史及地理類之知識
第五節各類事物之原理定律知識
第六節數學、幾何學、邏輯等純形式科學之知識
第七節應用科學之知識
第八節哲學知識
第六章普遍者與知識
第一節共相、概念與共名
第二節東西哲學中之唯名論與實在論之爭
第三節唯名論反對共相概念為實在之理由
第四節實在論者及非唯名論者以有共名必有概念共相之理由
第五節共相概念與特殊具體事物之關係
第七章經驗、理性、直覺與聞知——知識之起源(上)
第一節常識中之四種知識之分彆及知識起源問題
第二節中國及印度哲學中對於知識起源問題之理論
第三節西方哲學中知識起源問題之爭論及經驗論之知識起源論
第四節理性論之知識起源論
第八章經驗、理性、直覺與聞知——知識之起源(下)
第五節理性論與經驗論之異同及加以融通之諸形態之哲學思想
第六節權威主義及直覺之諸義
第七節直覺知識、理性知識與經驗知識
第八節聞知之種類與價值
第九章知識之對象問題——能知與所知之關係(上)
第一節知識對象或所知之意義
第二節素樸實在論
第三節代錶實在論
第四節主觀觀念論
第五節休謨之純印象觀念主義
第六節現象主義與不可知主義
第七節新實在論
第八節批判實在論
第十章知識之對象問題——能知與所知之關係(下)
第九節實用主義
第十節邏輯經驗論
第十一節康德之能知所知之關係論
第十二節客觀唯心論之能知所知關係論
第十三節 能知之心靈與所知之對象之互為內外關係之種種
第十一章解釋與歸納原則
第一節常識中之解釋與推知
第二節科學中之解釋與普遍律則及其種類
第三節因果律與函數律
第四節歸納原則與其根據問題
第十二章因果原則與知識
第一節歸納原則與因果原則之關係
第二節常識中對普遍的因果律之信仰及其疑難
第三節因果律知識應用之疑難
第四節因果律觀念自身之疑難
第五節原因與理由閤一之理論
第六節因果觀念之廢棄與現象之相承
第七節康德之因果理論
第八節 因果關係為實事與實事之關係及因果關係之
直覺的確定性
第九節 已成世界與方生世界之因果關係
第十三章數學與邏輯知識之性質(上)
第一節數學與邏輯知識及經驗事物之知識
第二節數學邏輯知識之根據於客觀存在事物性質之說
第三節數學之觀念知識根據於客觀存在事物性質之說之疑難
第四節邏輯之觀念知識根據於客觀存在事物之性質之說之疑難
第五節數學邏輯之觀念知識根據於經驗之說
第六節經驗主義之數學邏輯理論之批評及康德之數學邏輯理論
第七節康德理論之批評
第十四章數學與邏輯知識之性質(下)
第八節數學與邏輯閤一之理論
第九節依類言數之理論在知識論中之價值
第十節數之産生與理性活動及依類言數之理論之改造
第十一節邏輯中所謂思想律之問題與各可能之答案
第十二節邏輯之約定主義與邏輯之理性主義
第十五章先驗知識問題
第一節西方哲學史中之先驗知識問題
第二節現代科學哲學中之先驗知識問題
第三節“先驗知識命題必為分析的”一命題如何建立之問題
第四節常識與科學中之先驗綜閤命題
第五節非歐裏得幾何學之解釋
第六節數學與邏輯之基本命題為兼綜閤與分析的
第十六章知識之確定性與懷疑論
第一節 日常生活中之真知識與意見之難於分彆
第二節吾人對經驗世界之事物及知識可能有之懷疑
第三節懷疑態度之根源與消除以往懷疑之道路
第四節不可疑的事物
第五節懷疑與先驗知識之確定性
第六節懷疑與經驗知識之確定性——辨物類定名之知識之確定性
第七節由辨物類而應用普遍律則以推斷個體事物知識之確定性
第十七章真理之意義與標準(上)
第一節真理問題與知識之確定性之問題之不同及非知識意義之真理
第二節觀念、判斷、意見、信仰、思想、語句是否皆具真假之性質“
第三節真理之意義與標準論之種種
第四節以大多數人及權威人物所說,及以能滿足主觀之要求為真理之意義與標準之批評
第五節符閤說之分析與批評
第六節符閤關係中之四項關係者
第十八章真理之意義與標準(下)
第七節自明說之分析與反麵之不可設想或反麵之自相矛盾
第八節自明說之批評
第九節融貫說之說明
第十節融貫說之批評與討論
第十一節實用主義之真理論之三型及其批評
第十二節四種真理論之比較及其融貫
第十九章知識之價值
第一節不同之真理論與不同之知識價值觀
第二節錶現負價值之認知心態
第三節錶現負價值之認知心態之轉化
第四節知識之實用價值,審美價值,及道德宗教價值
第五節 知識之價值之限製及其與其他價值之衝突
《哲學概論 下冊》
第三部天道論——形而上學
第一章形而上學之意義
第一節中文中之形而上及天道之意義與西方所謂形而上學之義之相通
第二節形而上學與知識
第三節形而上學與知識論
第四節形而上學之問題
第五節形而上學之係統性與本部各章之次第
第二章現象主義
第一節現象主義與形而上學
第二節常識中現象主義與純現象主義
第三節純現象主義之態度中之理或道
第四節因果觀念之超越與外在理由之捨棄
第五節結論
第三章唯一之實有論
第一節超現象主義之形上學——“有”之形上學及“無”之形上學
第二節恒常純一之唯一實有觀之意義
第三節依裏亞派齊諾破斥變動與多之論證
第四節齊諾所提問題之答復及齊諾所提論證之目標
第四章無之形上學
第一節無之形上學所由生
第二節創造之歌及老莊之言
第三節由無齣有由有入無之切近義
第四節道傢思想中“無”之二義
第五章生生之天道論與陰陽五行之說
第一節儒傢之形上學觀點
第二節 由他傢之萬物觀至儒傢之萬物觀
第三節性與陰陽之相繼義
第四節陰陽之相感義
第五節五行與橫麵之萬物之相互關係
第六節五行與縱的生化曆程
第六章理型論
第一節理型論之形上學之特徵
第二節形式對質料之獨立性與人實現形式之目的性活動
第三節形式之不變性
第四節形式之客觀性
第五節實體及變動與四因
第六節潛能與現實
第七節形式及理性的思想與上帝
第七章有神論之形上學
第一節如何瞭解宗教傢神秘主義者之超越的上帝之觀念
第二節新柏拉圖派之太一觀與其所流齣之各層次之存在
第三節聖多瑪之上帝屬性論
第四節西方哲學中上帝存在之論證
第八章唯物論
第一節唯物論與日常生活中之物體
第二節唯物論者之共同主張及物質宇宙之問題
第三節唯物論對於有神論之批評
第四節唯物論與實在論
第五節唯物論之生理心理論證
第六節唯物論之宇宙論論證
第七節唯物論之方法論論證與曆史論證
第九章宇宙之對偶性與二元論一
第一節中國思想中陰陽之遍在義與交涵義及存在義與價值義
第二節中國思想中之陰陽之論,可根絕西方哲學之若乾問題之理由
第三節西方哲學中之二元論之思想之淵源
第四節笛卡爾之心身二元論及心物二元論
第五節心之思想與身體及腦之不同及唯物論之否定
第十章泛神論
第一節二元論之問題與由超神論至泛神論
第二節心身二元論之問題
第三節斯賓諾薩之實體論及神即自然論
第四節心身一元論之說明
第五節附論泛心論
第十一章一多問題與來布尼茲之多元論
第一節一多之問題與中國哲學中一多相融論及心身交用論
第二節一物一太極義及道傢之言一
第三節來布尼茲以前西方哲學中對於多之說明之諸說
第四節來布尼茲之多元論——物質觀,知覺觀與一單子一世界之理論
第五節來氏之上帝理論——實體存在之充足理由及可能的世界之選擇
第十二章宇宙之大化流行之解釋與斯賓塞之進化哲學
第一節大化流行之科學的敘述與哲學的說明之不同
第二節常識與東西傳統思想中之大化流行觀
第三節傳統之東西思想中之世界生成論之比較與科學的進化論所引起之哲學
第四節斯賓塞之進化哲學之根本原理
第五節斯賓塞對於進化現象之最後的解釋
第十三章柏格森之創造進化論
第一節綿延、直覺與理智
第二節生命的宇宙觀——礦物及動植物之分
第三節智慧與本能
第四節人之理智與同情的智慧及道德宗教
第十四章突創進化論。
第一節突創進化論與柏格森之創造進化論之異同
第二節突創進化論之要義
第三節突創進化論之問題
第四節亞力山大之時空觀
第五節亞氏之範疇論
第十五章相對論之哲學涵義
第一節常識中之相對論
第二節近代科學中之物理世界觀
第三節現代之新物理學之興起
第四節動靜之相對性
第五節時空之相對性
第六節速度及形量質量之計量之相對性
第七節物理世界即四度連續體中之全部物理事之和
第八節物質之實體觀念及機械的決定論之否定
第十六章懷特海之機體哲學
第一節懷特海哲學之方嚮
第二節事與現實存在現實情境
第三節攝握之方式
第四節知覺之兩式
第五節具體存在與抽象對象
第六節擴延連續體
第七節存在事物之種類層級差彆與自然創進中之冒險
第八節上帝之根本性與後得性
第九節價值之地位
第十七章西方哲學中之唯心論
第一節唯心論與理想主義之意義
第二節西方唯心論思想之淵原
第三節西方近代之唯心論
第四節康德之超越唯心論中之認識的主體觀
第五節康德論自然之閤目的性與美感及心靈之超越性
第六節康德論上帝之存在與人之道德理性
第七節後康德派唯心論哲學——菲希特之大我論
第八節席林之自然哲學
第九節黑格爾之絕對唯心論
第十節黑氏以後英美之新唯心論之發展
第十八章佛學中之唯識宗之哲學
第一節由西方哲學到東方哲學之道路
第二節印度之唯識論中之八識、三性、與四緣
第三節實我實法之否定與緣生
第四節境不離識
第五節眾生各有阿賴耶識義及阿賴耶識與種子之關係
第六節妄執之起源與執我識
第七節根本無明與轉識成智
第十九章中國之倫理心性論之形上學之涵義
第一節中國古代之宗教思想中之天命觀及天意觀
第二節中國人倫思想之形上意義
第三節孝友之道為人倫之本及其形上意義
第四節盡心知性以知天之形上學道路
第五節觀乎聖人以見天心之形上學
第六節孔孟以下儒傢形上學之發展
第四部人道論、價值論
第一章人道論、價值論之意義
第一節中文中之人道論倫理之學及西方之倫理學人生哲學或價值哲學之名義
第二節人生人道之哲學、與宇宙或天道之哲學之相互關係
第三節人道論中之價值問題
第二章價值之存在地位(上)
第一節價值一名之所指
第二節價值與存在為同義語之說_
第三節以價值與“為人所實際欲望”為同義語之說
第四節快樂之所在即價值之所在之理論
第五節價值為客觀事物所具之性質之說
第六節自存之價值性之理論
第七節完全存在與善
第八節價值與存在事物之發展曆程
第九節價值為一關係性質之理論
第十節存在事物之和諧關係為價值之所在之理論
第三章價值之存在地位(下)
第十一節心靈之理性的道德意誌具本身價值之理論
第十二節以“不存在”為價值實現之條件之價值理論
第十三節具負價值者之超化而成為錶現正價值者之理論及悲劇意識
第十四節中國儒傢之緻中和之理論
第十五節不存在與隱之本身價值
第十六節不和與和之太和
第四章價值之分類與次序”
第一節價值純形式之分類“
第二節西方哲學中價值內容之分類
第三節中國思想中善德之陰陽之分與價值之形式的分類
第四節中國思想中之價值之本末之分與價值內容之分
第五節二種價值分類法:相斥之價值分類法與相生之價值分類法
第六節善之價值與心靈之仁智之價值,為一切價值之本之理由
第七節仁德為審美之德及智德之本之理由
第八節價值之本末次序
第五章悲觀主義樂觀主義
第一節悲觀樂觀之情調與思想
第二節樂觀主義之理由
第三節悲觀主義之理由
第四節 悲觀主義樂觀主義之爭論,不能有確定答案之理由
第五節悲觀態度與樂觀態度之價值之衡定
第六章意誌自由之問題(上)
第一節意誌自由之問題之來源
第二節意誌自由之否定論
第三節意誌自由之否定論之批評,與意誌自由之事實上的存在
第四節意誌自由之事實之種種解釋,及自然科學知識中之
不確定原理等之無助於此問題之解決
第七章意誌自由之問題(下)
第五節意誌自由之真義,使意誌成為原因或自因之自由
第六節心靈之自性與自由
第七節意誌自因自由義釋疑——心靈受認識對象之規定與自由
第八節過去經驗與理想生起之自由
第九節理想之形態內容與自由
第十節超越的外因論與意誌自由
第十一節信自由與信因果之調和,及自由之運用之顛倒相
第八章價值選擇之原則
第一節選擇的自由之肯定
第二節價值選擇之質之原則
第三節價值選擇之量之原則
第四節具本身價值者高於隻具工具價值之原則
第五節心靈生命物質之價值之等差原則
第六節適閤原則
第七節次第原則
第八節理性原則及其與以上各原則之關係
第九節超選擇之境界
第九章人道之實踐
第一節哲學問題之超拔與實踐工夫
第二節“自覺我是人”之哲學道路
第三節“由人性之真實錶現處自覺我是人”之道
第四節“自覺我是人之一”及我之人性與我性
第五節“自覺我是一定倫理關係中之人”之意義
第六節“職分與所在群體之自覺”
第七節“我之唯一性之自覺”
附錄閱讀、參考書目”
附編精神、存在、知識與人文
論黑格爾之精神哲學
述海德格之存在哲學
諾斯羅圃論東西文化之遇閤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