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生于伊利诺斯州,早年求学于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在外交事务方面颇有论著,并出版《联盟的终结:美国和欧洲的未来》、《和平的美国》及《帝国主义者和其他英杰》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他从24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延续了60余年,一生写了总数1000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章,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以及后来在《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是20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李普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一生中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的国务和外交事件,从老罗斯福一直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总统都极为重视他的立场和观点。此外,他于邱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尼赫鲁、墨索里尼等首脑人物都有直接的接触。美国著名专栏作界詹姆斯·赖斯顿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原书名为《沃尔特·李普曼与美国世纪》。
「You are what you read.」这本书让我又蹦出了这句话。我甚至要首次放出这样的厥词:不管你爱不爱许知远,他的这本推荐是真性情的;任何对社会有所思考的20岁年轻人,尤其是新闻人,读「李普曼传」,不会后悔。 这本书在时隔一年之后终于让我捧在手心,像是一场不愿醒...
评分我一点都不懊悔,当年在大学时没有读到过它。也许那时读它,会把它当成一个优秀记者,或一位优秀作家的个人成名史,还没有能力含英咀华。经过这些年的人和事,读过《公众舆论》之后,看见它,仿佛遇到一位熟稔多年的老朋友,他的思想和经历让我感到那么亲切与会心。 传记作...
评分1890~1920年的美国给人深刻的印象。生命贯穿于这30年的两代人,亲历了比前十几代人都要剧烈的变化。一个乡村的、孤立的、淳朴的美国,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全球化的、玩世不恭的美国,洛克菲勒的石油、亨利?福特的T型车、斯蒂芬斯的扒粪新闻、罗斯福的扩张主义,重新塑造了这个...
评分最初知道李普曼是在新闻理论的教科书里,他是“两个环境”和“刻板印象”理论的提出者。这时的李普曼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符号,被我打包进如雷贯耳的大师列表——施拉姆、麦克卢汉、卢因、霍夫兰之中,出于学习的需要死记硬背下来。 ...
评分为了获得更高明的教益,为了获得更高的知名度,青年时期,李普曼就十分注意与人交往,踏破铁鞋寻找大人物为伍。他甚至认为,一个人的声望大小不在于他是否能说服大众,而在于他是否能与权势人物建立联系。 我们得承认,政治领域的权威声音,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
精英的影响力。
评分想不拜服都難!
评分新闻业巨人
评分这是我在研究生时代最重要的阅读经历之一!
评分冗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