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学史》内容简介: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中国报学史》所讨论之范围,专述中国报纸之发达历史及其杜预中国社会文化之关系,故定名曰《中国报学史》。
距戈公振先生离世已近80年,中华之社会早是沧海桑田,报纸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迁。如今,大多报纸与媒体或许再也无法如上个世纪20、30年代那般针砭时弊,一针见血。那曾抵过三千毛瑟枪的纸墨,终究怕也是折戟沉沙再无铿锵之势。 如此,回望往昔,尤觉珍贵。
评分距戈公振先生离世已近80年,中华之社会早是沧海桑田,报纸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迁。如今,大多报纸与媒体或许再也无法如上个世纪20、30年代那般针砭时弊,一针见血。那曾抵过三千毛瑟枪的纸墨,终究怕也是折戟沉沙再无铿锵之势。 如此,回望往昔,尤觉珍贵。
评分30多万字的新闻知识普及小册子。 史料较多,很珍贵。 文言文语言。 但是在目录分类上不甚明了。 戈先生乃先知,无奈从应者少,一人呐喊。
评分满含忧患意识的报刊史著作 ——读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最早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8年10月再版,1931年5月三版,1935年1月新版本的第一版,尤其以27、28年版最为严谨。建国后,1955年三联书店出过一版,虽有小改动,但也是很严谨的...
评分据后记说,这是第一本由中国人编写的研究中国报刊史的着作,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端。我有些诧异,因为这开端,已是平地万丈起。相比林语堂君的《中国新闻舆论史》,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着作。没有这本书的话,林语堂的虎皮是扯不起来的。 本书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
另一个版本,是55年版本的简化,依旧没有戈公振自己的序言。。。
评分有点文言,不是白话
评分在民国初期,作者能够找到很多史料并细致呈现,的确不容易。同时,这样的方式或许也带来了不足:全书从总体上看可能叙多论少,一般在第一章“绪论”和他章最后“结论”才可以相对明显地看到作者的论证和自身的观点——客观上,使本书更像是新闻史的一大史料来源,较少含有深入的分析。
评分简直是“万世不易”之书,只要研究中新史,就不能不看这本书。
评分汪康年和康、梁师徒间的《时务报》公案真的是众说纷纭了,感觉戈公振还是比较客观地在陈列材料。 世殊时异,中国的报纸已与当时有了很大不同,但报人、记者的使命从未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