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西北角》,是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著作。记录从1935年7月起,范长江作为《大公报》旅行记者的沿途见闻,向读者真实地还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大公报》于1936年8月将其通讯集册出版,在中国的通讯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中国的西北角》中,范长江用生动的文字真实还原了当时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时局状况。全书由一系列的通讯结集而成,这使得书中描写内容客观真实,较少夹杂作者自己的观点。书中包含中国国内第一次在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长征的通讯,它也让人们在获得对红军正确的认识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书中所涉内容广泛,描绘的人物形形色色,既有军政要人,又有山川小民,涵盖了从社会上层至底层的各种人物的生活。这本书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国内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的问题[3],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大大震动了当时的新闻界。另外,1938年日本的松枝茂夫翻译了本书。所制成的日译版,使得范长江扬名海外,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西北角》一版再版,产生巨大影响,获得轰动性的成功。与当时的“西北开发”策略相衬而生,对于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吏治腐败、民族矛盾等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
范长江(1909年-1970年10月23日),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新闻记者、编辑。民国时期《大公报》著名通讯记者,后转向共产党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文革时期遭到监禁并受到迫害,1970年在其下放劳改地河南确山一口枯井中发现其遗体,怀疑为自杀身亡。1978年12月27日得平反。
杨泽斐:从勇猛到颓废 ——大清蒙藏征服秘籍 一 腐朽、腐败、丧权辱国,“嘉定三屠”、“鸦片战争”,在我们的记忆力,有太多关于清朝的负面记忆,再经过辛亥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启蒙渲染,大汉族主义压抑已久的情感喷涌而出,时至今日,作为异族统治中国的记忆仍然...
评分 评分可想而知,作者写这些通讯的时候心情是很沉重的。在四川的一部分,作者有很多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透露出一些超脱的痕迹。 在后面,尤其是作者进入陕甘一带之后,开始思考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法,对当地的弊政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使这一阶段的通讯更带有“政论”的色彩。
评分读了之后,仅从对当时西北局势的了解,就知道了为什么国民政府会垮台。范长江先生以纪实的笔法写出了官僚腐败无能,人民穷困,受鸦片泛滥之灾影响,苛捐杂税严重的中国西北部地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时时叹息,国民这样的政府,不下台,什么政府下台?此外,这本书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的民族问题,不知现在是否有改观,但是,平等,尊重,理解,始终是处理民族问题最重要的三点。其实范先生很多笔调都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淳朴,善良,乐于助人,但是为什么历史上与汉人屡屡发生战争,作为最大的混血民族的汉族自己也应该客观的自我反省。
评分搁现在一定又是禁书啦,长江你死得不冤枉~
评分新时代的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说过:“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郭老说的是当代记者的社会责任。而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面对日寇侵略的危机,行走考察西北,文章满含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国家走向的深切关怀。深沉的文字所带来的震撼力量,莫过如此吧
评分写得很绝
评分范长江特别敢说啊;对“跑马的汉子”描述形神俱夺;民族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