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晚清以來的中國人如何從“常態”變成“病態”,又如何在近代被當做“病人”來加以觀察、改造和治療的漫長曆史。“東亞病夫”的稱謂既是中國人被欺淩的隱喻,也是自身産生民族主義式社會變革的動力,在這個意義上,“治病”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醫療過程,而是變成瞭政治和社會製度變革聚焦的對象,個體的治病行為也由此變成瞭群體政治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楊念群,曾就學於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和清史研究所,1991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主編,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2003),《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主編,2004),《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當代史學的反思與闡釋》(2005)等。主要的學術興趣是中國社會史研究,並緻力於探究打通中國近代思想與政治社會關係的解釋途徑。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典型的觀念先行
评分材料足,故事多,理論部分差一點,可以當畫書兒看……因為材料太多,又都想用上,所以講著講著邏輯就跳躍瞭。材料可參考,加一星。醫務傳教中傳教士在傳教和世俗兩種角色間的緊張;對醫院陌生空間和委托製的接受;中醫被救治被納入體製的過程;防疫、愛國衛生運動及由此而來的社會動員;赤腳醫生。後幾部分挺有意思。
评分有人酷評福柯餘孽,不解。本書很好!
评分這本書相當好,這幾年國內學者的著作裏,我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可謂是最有深度,結構和材料都最完備的專著之一瞭。
评分史料不錯,但是我讀得的感覺是各章似乎還是比較難很清晰地串起來。此外,外語材料年代過於久遠,沒有注意最新的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