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八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一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作者在此书中,借助别出心裁的形式,以读者的阅读经历构成小说的内容,表现艰难的现世生活中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与作为文学接受主体的读者的艰辛处境。
大学毕业后,黄忠忠就再没跟梁鸿辉联系过,要不是看在打不过他的份上,黄忠忠一定打他一顿。 那个奸诈英俊无耻牛逼的光头佬,中文系的种猪,刚搭了句话就上了黄忠忠暗恋整整三年的院花,还拿了他皮夹里藏了8年的避孕套——所以打胎的费用理应也他来掏。 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时间...
评分翻阅完了《美国讲稿》的最后一页,心情颇激动,用了3年才在断断续续中啃完四辑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还没买)。期间从卡氏波及到了博尔赫斯和王小波,再由博尔赫斯延伸到了另外一个迷宫,阅读的过程中顺手拾掇新的标签:福楼拜、乔伊斯、《神曲》、马拉美、存在主义…...
评分相对于很多混乱的,碎片式的后现代小说,卡尔维诺已经算得上很仁慈了。 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卡尔维诺这一篇《寒冬夜行人》只能称其为写本,而非读本。读本是清澈的、明确的,带有强迫性的。而写本则是邀请读者加入合作。并且让他们自行探索门径。 关于阅读 阅读在某种程度...
评分 评分卡尔维诺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看不见的城市》是饱含诗意和哲理可以百读不厌的书,(但是译林的版本并不好,网络上有一个版本才真的好。)其次是《我们的祖先》,至于这本,只好往后排了。 ——一个男读者买来名为《寒冬夜行人》的小说后,读到中间,发现装订有误,无法再读,便...
你说,第二人称叙事的小说是你最爱的那种,从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便有这种觉悟。
评分很早开始看,也是因为名声响,但断断续续,实在看不下去,刚才又打开,也回忆不起前面看过的内容了,所以不看了。
评分小说居然能够结构呈这样,一切都没有了固定的形式,一切都没有了确切的框架,却又错综复杂恢宏精致,语言的笨重捕捉不了思想的轻盈,这本书不断地调戏好奇的读者,越是认真,就越能激发更多的心思
评分不喜欢超现实主义以及新小说是因为他们毁了我旁观者的角色
评分你说,第二人称叙事的小说是你最爱的那种,从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便有这种觉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